新浪财经

解读石玩的美与奇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09:57 北京日报

  

解读石玩的美与奇(2)

精美的石玩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近年来,由于石文化的理论研究落后于石种发现,加上收藏范围的急剧扩大,很多赏石爱好者对奇石标准认识滞后,难以分清美石与奇石的审美区别,导致非理性的收藏增加,使大量收藏意义不大的石头继续涌入观赏石市场。如果不尽快提升藏石爱好者的奇石意识和美石理念,这种从自然到市场的平移结果必然会淡化收藏价值,降低赏石的艺术品位和赏石经济的发展力度,并直接影响到中国观赏石在世界赏石界的地位。

  投错胎的石头

  第一次看见“雏鸡”和“岁月”,这两方天价奇石给我的感觉像是一种投错了胎的异常结果,否则完全无法释疑。

  抛开天价不论,如此大奇之绝着实让玩和不玩石头的人开了一回眼,至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奇石,一块没爹没妈的石头又能奇到什么程度。从艺术发现的角度审视,奇石虽然存世量和发现的概率完全无法计算,却能从看似难求实则易得中聚焦出三点提示:一是形真貌全,一目了然;二是机会均等,人人可得;三是石质寻常,石源丰富。

  尽管奇石的成因完全不具备合理性,却拥有与生俱来的完整形象,说像什么就像什么,就是不像石头。初入石界者之所以会把不一般的石头当成奇石来看,除了自身认知不足外,与缺乏必要的赏石理论指导不无关系。目前奇石依然缺乏准确的而非以石为界定的标准,更多是以传统“物以稀为贵”的价值观念为左右。当年石上一“寿”,专家估价38万元,而今仅“2008”的文字石便层出不穷,物虽稀少,却难以为贵,原因在于量大压市,容易诱发审美疲劳。图案石因为先天原因比较容易成像,其中不乏黄河石“人之初”、金海石“福娃”那样形象绝对准确稀有,又充满生命神秘感的奇石,但绝大多数很难突破依靠石质本身纹理形成的雷同感。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站在不同石种之上客观地审视石之大奇、大怪、大美,如同弄明白太阳、月亮与湖泊发光和反光的不同一样,分清奇石与怪石、美石的区别所在。

  我以为,不一般的石头在广义上可以分成“奇、怪、美”三个欣赏层次,各自形成不同的审美观。相对大化石通体珠光宝气般的美轮美奂和“白发石”需要依靠复杂的科学手段才能解释清楚的怪异现象,奇石妙在以石重塑天、地、人的千姿百态,力克怪石以怪面世的散漫个性和美石唯美为求的妩媚心思,展现出生命形象与自然对应的天人合一。

  与缘于地矿构造因素形成的肌理性平面造型的图案石和文字石相比,形有构思、象有比例、神有创意的奇石更像一件没有作者的石雕艺术作品。比较其他地域石种的出身,大漠象形石作为天价奇石的最大母体,孕育奇石的过程最为艰难,源于地火熔岩一次成形,随意性极大,可以想象,炙热的岩浆在骤然喷发的瞬间飞溅落地,一边慢慢凝固,一边继续演变,直至完全冷却才能定型。不为人知的短暂瞬间里,开始的造型被无数次破坏,尤其是局部的细节,到后来更加模棱两可,面目全非。妙不可解的是,由于这种不可改变性,大漠奇石一旦成型几乎完美无缺。偶然相遇的一块大漠石牛,再次让我感受到奇石的妙不可言:看它卧姿如山,独角成峰,回首来路,摇尾轻掸红尘,牛该怎么卧它就怎么卧,卧牛身形该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儿,整个牛身上该有的一点儿不少。少一分就少一分像,多一分就多一分不像,奇石越奇形象越真实的现象,构成了奇石的显著特点……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