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解读石玩的美与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09:57 北京日报

  

解读石玩的美与奇

精美的石玩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美石并非奇石论及奇石,我很赞同一句石之重言——“中国地大物博,但真正够得上奇石的能有几块。”我以为,此话所指等同日月般的奇珍异宝,别无他贬。但仔细琢磨起来,明显可见石中美与奇的楚河汉界之分,即美石并非奇石。

  从对目前观赏石热呈现出的大众化和石文化理论研究的局限性来看,观赏石的区别多限于石种的界定和命名,理论上鲜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和依据,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奇石和美石的界线。如果以“奇”辨石,我看至少有五:一有实形,二成具象,三可乱真,四生活力,五聚神气。相对过于苛刻的奇石“五观”和谐的要求,完全以质地、色彩、纹理为美之石,如形态随意的大化石、彩陶石、黄蜡石等归于观赏石类更显合理。

  简单地说,奇石与美石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生后世的不可比性,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大漠石和水冲石的精品。虽然在很多爱石者眼里同为奇石,实则差异极大,不妨在此做一个比较,谈谈我对奇石与美石对比的几点不同看法:

  奇石贵在整体一象。传统论石离不开“三分真、七分像”之说,三分起始,七分为止,再多就难以见得了。一直等到大漠石“雏鸡”、“岁月”横空出世,天下人才真真实实地看到了什么是三分天地造化、七分鬼斧神工所造之物。且不说它们本身价可登天,若从艺术考古的角度看,可谓“天下第一鸡”、“天下第一人”。

  美石讲究通体和谐。“石不能言最可人”。既是赏石界也是爱石者常说的一句话。实际指的是颜色、纹理和造型美丽的石头,与真正意义上的奇石并无关系。美石的美色和美形,是构成观赏石审美观的基本要素,由于具有大众化的认知基础,容易被爱好者和社会接受,因此,越来越多的美石被发现并赋予艺术的形象之说,成为石展亮点和收藏热点。

  从欣赏角度来看,奇石大多具有一目了然的个体形象,形真、貌全、质好又几乎完全符合对应形象的比例关系,极似石雕精品,完成了从石头到形象生命的演变。美石首先是绝无石头的感觉,全身韵味十足并可以多角度欣赏,其中的大化石、彩陶石等不但通体光滑如玉,色泽更显珠光宝气,看抚两相宜。从可比性来论,美石量大,虽然色彩、图案多变,但可比性宽泛,尤其缺乏从平面到立体的变身之奇,往往是你好我好他也好,石与石的审美间距呈现锯齿状,互补其缺,不像奇石那般动辄天下独奇。

  从审美角度来区别,美石的美普遍带有共性和不完整性,奇石更讲究形象个性和完整性,因此也导致了美石易得、奇石难求的石道之说。看多了会忘记很多细节,而奇石永远不会造成审美疲劳。与美石相比,奇石更加强调“无我”,即无石头之我,有生命之象。

  从价值角度来分析,奇石每多像一分,其价值则十数倍、数十倍地呈几何式增长。美石首以石种为贵,价格差异一般多取决于石体大小和质地、色彩、形态等诸种因素,价值观念比较理智,很难出现可以媲美奇石的天价。

  从心理角度来平衡,奇石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让人大开眼界、不可思议的同时,甚至能瞬间产生无法抗拒的占有欲;美石则不会,它会将所有的目光推开一定距离,使更多的美因距离感而获得欣赏。

  从收藏的角度来评判,美石的观赏性更趋大众化,少能装点居室,多可聚集建馆。而属大奇之绝的真正奇石,拥有一方即能成为收藏大家,把玩之外,亦可镇宅、镇馆。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