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富贵玉中求 籽料更难寻(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6日 10:53 大洋网-广州日报

  张广天:建国前9000吨,建国后9000吨,一共1.8万吨,玉真会像大家说的越来越少吗?不会少的,挖出来的玉是不会蒸发的,不是在藏家手里流转,就是又埋到哪处古墓大坟里去了。

  但玉料是会少的,雕一块少一块。雕坏一块更少一块。有些工鄙俗尚可修改,有些工虫蛀鼠咬不可逆转。藏玉只藏料,是一个当今收藏的最理性趋势。为什么不藏工?工是活的,会好会坏,一个浮躁功利的时代在艺术上会有任何作为吗?所以,一切炒作雕工的行为都是把藏友们引向歧途的妄为。有了料我们可以等好工的出现,而雕坏就真正失去了一块美玉。另外,如果我们真的相信什么雕刻大师的作品多少多少万地在升,我们收藏书画不更经济吗?

  记者:你强调“藏玉只藏料是当今收藏的最理性趋势”,但古人却说“玉不雕不成器”。

  张广天:是的,这句话是针对不完美的料子和完美的雕刻艺术工艺而言的。古人又说了:好玉不雕,雕玉不好。要说工,人工岂比得上神工?

  栏主点评

  女娲用籽料补天?

  北大教授张辛先生说玉时曾提到:农耕文明的内足性和定居让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早尚玉的民族。而新疆和田籽料自古以来就是皇宫和贵族身份的标志及珍藏、把玩的艺术品。千百年来,籽料之所以保持着不衰的魅力,除了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其他工艺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外,还被打上了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千字文》)和田玉是玉中精品,而和田籽料又是精品中的精品,一直以来都洋溢着神秘色彩。传说颛顼大战共工时,“共工触不周山,天为之倾,女娲采五色石补之”。这里共工撞的“不周山”就是昆仑山,女娲补天的“五色石”就是和田籽料;另据《穆天子传》记载:中周穆王游猎至昆仑山北麓,私会西王母后,车载五色石而归,这些西王母送的礼物据说就是和田籽料。

  孔子以玉为儒家道德规范的载体,称玉有“十一德”;许慎称玉有“五德”。而有温润、缜密、内外一致、声音舒扬、裂不伤人五种属性的和田籽料当之无愧。

  俗话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本草纲目》等古医药专著除了强调和田玉“白如猪膏”外,还提出玉石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属实,但玉和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可见一斑。

  因此,作为习俗、神灵等的象征物,精光内蕴、体如凝脂、坚洁细腻、厚重温润的和田籽料当下受世人追捧是必然的,但追捧者目的不同:有人“比德如玉”,以玉净化灵魂;有人却看重玉的经济价值,因为物以稀为贵,籽料越来越少了。(贝明)

[上一页] [1] [2] [3]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