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停留在艺术游戏与科学间(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 16:35 外滩画报

  好玩的展览

  一个厕所门口的花盆,亦步亦趋地跟着观众,就像《星球大战》里的机器人。你转圈,它也转圈;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这个古里古怪的花盆身上,没有创作者的名字,也没有生辰八字。每个从大堆艺术品里走出来的观众,都爱和它玩上一阵。

  花盆的一侧是德国艺术团体f118Robotic 的迷笛作品《生动厨房》。这是一间看上去和现实生活中一样的厨房,餐桌上散放着《中国日报》,但是厨房的抽屉会自动开启,并且依次有韵律地开合;灶台上的抹布会自动擦拭台面,勺子、铲子则自己跳起了“舞蹈”。

  相对比较“沉静”的作品,观众显然更热衷于这些“好玩”的东西。很多观众把展览当作了新鲜时髦的科技馆。

  瑞士团队Knowbotic Research 的互动装置《飞艇攻击》被围在白色幔布里。这里几乎是人气最高的“娱乐场所”。屋里漂浮着沙包状的黑色塑料袋,袋子正中是绿色圆点。飞艇通过前方的摄影头,在屋子里四处搜寻绿色,找到了,就一头撞过去。观众们开心地捧着塑料袋和飞艇捉迷藏,或者扬起绿色的东西向飞艇招摇。不过他们总是遭到管理人员的呵斥,很煞风景。

  荷兰艺术小组的互动装置“touchme”随着艺术家现身说法,很快成了观众踊跃参与并且合影留念的地方。它的玩法相当于复印机,当观众贴上磨砂玻璃,身体会在玻璃上留下影子,直到下一个观众来玩,影子会一直留在玻璃上。

  在韩国艺术家金基哲的《声音绘画》里,只要拿着炭笔,在纸上鬼画符,笔下就能发出不同的声音。4 张桌子分别是4 种声音:钢琴声、信号波、频率声和艺术家自己高唱哆来咪发的声音。

  大规模的“游戏”有《16只鸟》和《北京加速器》。《16 只鸟》是美国艺术家的机器人装置,偌大的展厅被漆成白色,“山坡”上有16 只线条简单的鸟,是用白色编织物做成的。平时,它们耷拉着翅膀,就像是没有生气的蝙蝠。当有人靠近,鸟会逐渐充气膨胀,变成锥形,舒展出美丽丰满的翅膀。在空气气囊的鼓动下,翅膀缓慢而优雅地拍打着,掀起一阵微风。当人群散去,翅膀开始放气,又回复成萎缩的样子。《北京加速器》是荷兰艺术家Marnix de Nijs 的互动装置作品。在作品入口处,排了一堆跃跃欲试的观众。玩家坐在装有操纵杆的电动转椅上,面前的屏幕上是北京全景。游戏要求座椅的方向、转速和画面同步,否则玩家会恶心难受。如果实现了同步,一个新的景色就会出现,并用更高的速度旋转,游戏会更难。这个游戏有6“关”要“通”。  和这些炫目的技术派相比,那块摊在地上的棕色烂泥就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因为太丑了,还是会有些人注意到它。它的名字叫《情感动物》,据说是个机器人,唯一的功能,是当观众用手轻轻按着它,放开时,它会流泪,会哭。

  人们心满意足或者满头雾水地离开展馆,范迪安觉得这样挺好:“展览就是提供一个通往新媒体领域的通道,让观众体验一下。至于有观众问,这些艺术在干嘛?艺术从来就不让人们弄清楚的。我认为,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别就是,凡是可以被现实化的东西,不是艺术。”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