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周陵实为战国秦王陵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21:10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咸阳原上的两座高大陵墓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周王之陵。最近,我省考古人员全面考古调查,证实这两座“周陵”应为战国晚期某代秦王陵墓,而非所谓的周王陵。

  周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北,包括南北两座陵墓,系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座陵墓封土均为覆斗形,高约10余米。多年来,一直相传南陵为周文王陵、北陵为周武王陵。去年春夏以来,省考古研究院和咸阳市考古所对周陵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完成了周陵征地范围以内及外延部分62万平方米区域内的考古调查和重点勘探,探明了周陵外园墙、南陵和北陵共用的陵园园墙以及两陵各自的墓道,并发现了6处建筑遗址、27座外藏坑、161座陪葬墓。

  据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焦南峰等专家介绍,周陵之称源于古文献“文武周公葬于毕”等说,而“毕”地有咸阳北原和镐京东南杜曲一带等两种解释。大约至宋代,有人将毕原说为渭北引起误传,后清代陕西巡抚毕沅给此陵墓立碑定为周文王、武王陵,一直沿袭混淆至现代。近年来,史学界关于“周陵”的时代究竟为西周、战国、秦还是西汉,一直也在争论之中。

  调查显示,两座大墓均为有四条长斜坡墓道的“亚字形”,且有大量陪葬墓,说明其规格高如帝王级,墓葬形制完全是秦汉的陵园南北向、墓葬东西向形制。但西汉帝王陵目前已全部确定齐全,而且此陵墓丛葬坑也非汉代帝陵规整有序,因而可以排除其并非汉代帝陵;此外,采集到的一些小型青铜器,也是战国时期物品。结合以往考古发掘资料、文献记载以及此次考古调查勘探成果、采集的文物等,可以初步判断其时代应为战国晚期,系某代秦王陵墓。究竟是哪个秦王?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在这一地区内埋葬的秦王有战国晚期的惠文王和悼武王。因此,这个陵园很有可能是惠文王或者是悼武王的陵园,陵园中两座封土冢有可能是某一位秦王及其王后的陵墓。

  新丰考古

  全国规模最大秦墓群现身

新丰墓葬中的战国时期陶器

  最近,省考古人员对位于临潼区新丰一带的战国秦墓群进行发掘清理。这批古墓葬是迄今发现规模最大、分布最为密集的秦墓。

  为配合西安铁路枢纽工程新丰编组站改造项目建设,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临潼区文管会,在新丰街道办屈家村东南该工程范围内进行勘探,共发现古墓600余座。目前共发掘清理400余座墓葬,其中绝大多数为屈肢葬秦墓,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显示其时代均为战国中晚期至统一秦。

  新丰战国秦墓形制,可分为带二层台的竖穴土坑墓、竖穴墓道洞室墓两类,大多数为竖穴墓道洞室墓。葬式绝大多数为蜷曲较甚的屈肢葬,部分为直肢葬。部分竖穴土坑墓为一棺一椁,其余墓葬皆为一棺。有些洞式墓有封门遗迹。发掘显示,部分带二层台的竖穴土坑墓和竖穴墓道洞室墓出土有鼎、壶、釜、鍪、器座、剑、带钩、铜镜、“半两”钱等青铜器及罐、盆、甑、釜等陶器,大部分墓葬出土有鼎、壶、釜、罐、盆、甑等仿铜及日用陶器,其余墓葬多出土釜、盆、罐、甑等陶器。大多数墓葬中都发现有兽骨。出土铜礼器及仿铜陶礼器的应为中小贵族墓葬,仅随葬陶器的为普通平民墓葬。

  新丰为秦时骊邑、西汉时新丰故城所在,这批古墓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规模最大、分布最为密集的一批秦墓。其中小型秦墓当与修建秦始皇陵而建的骊邑有关,为骊邑的公共墓地所在。先前学术界认为秦骊邑位于现新丰街办刘寨村,东距此次发掘的秦墓群5公里。而历年在刘寨村附近调查发掘资料多为汉代遗存,未发现以秦文化为主要内涵的考古资料。现今这批秦墓遗存,对进一步确定骊邑的具体地望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同时对研究关中秦墓的葬俗、葬制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