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修复国宝上千件 贾文忠:将文物修复进行到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16:56 京华时报

  他从记事起就迷恋上了青铜器,17岁就开始独立修复国家级文物,北京人的发现者贾兰坡赞誉他的手艺“不可多得”,在三十年时间里修复青铜器等国家级文物上千件、出版论著数十部……他就是贾文忠。

  贾文忠,今年47岁。年纪不算老,头衔却不少: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部文物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秘书长,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国宝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鉴宝·艺术品投资》顾问等一大串。

  很难定位他究竟是什么专家。修复专家?鉴定专家?金石专家?全形拓片专家?任何一项都难免以偏概全。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他的四十七年的人生中,贯穿主线的就是青铜器。

  2008年春节前夕,笔者在他的工作室见到了这位传奇人物,听他讲述他的已有30年的青铜器人生。

  1

  子承父业——要对得起先人

  说起贾文忠与青铜器的故事,要先从100多年前说起。在清朝光绪年间,北京有个修古铜器的作坊,叫“万龙合”,是京城里绰号“歪嘴于”的太监开的。19世纪末,“歪嘴于”走出紫禁城,在前门外开设了万龙合古铜局,以修复青铜、金银、陶、玉石等器物为业。他的弟子张泰恩,人称“古铜张”,继承发展了他的文物修复技术,开创了民间“青铜四派”之一北京派的“古铜张”派。

  1937年6月,一个13岁的男童被通古斋掌柜乔友声由家乡河北束鹿带到北平,拜在琉璃厂“古铜张”派第二代传人王德山门下,成为“古铜张”的第三代传人。这个男童就是贾文忠的父亲贾玉波。

  旧中国当学徒是苦差事,受苦受累受骂,有时免不了还挨打。这些,勤奋好学的贾玉波都熬过来了。每天贾玉波清晨五点就要起床,晚上十二点才能回家,两头儿看不见亮天儿。为了学习传拓技术,夏季里,背上一卷凉席到荒野古庙去拓碑……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到了上世纪40年代末,学有所成的贾玉波终于出师自立。十几年没日没夜的学习,贾玉波不仅精于修复铜器、金银器、陶瓷器、石器,而且对翻模、铸造、錾刻、鎏金、鎏银样样精通。

  解放后,贾玉波60年代至80年代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中国通史陈列搞文物修复工作,这一时期贾玉波的修复手艺达到了顶峰。他先后参与了国宝重器司母戊鼎、西汉长信宫灯、马踏飞燕、秦陵兵马俑等国宝级文物的修复和复制工作。他的一个徒弟这样称赞自己这位老师:“贾玉波老师是在从旧社会过来的老一辈修复工作者中最具有‘创新’思想的代表。无论是在修复、复制、铸造还是打錾、鎏镀金银,他样样都是高手。”贾文忠在这样一个家庭长大,在很小的时候便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

  小时候的贾文忠没有什么玩具可玩,就玩父亲做坏了的一些唐三彩小马、小铜佛、小俑人。他很喜欢这些东西,捧在手里一个劲地看,年龄很小时就萌发了对文物极大的兴趣。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