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拍卖师王刚:我的资质中等偏下 (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16:31 新浪论坛

  三

  1994年9月18日,翰海首届拍卖会。一身黑色礼服的王刚有生以来第一次正式登上拍卖台。首拍的地点选在保利剧院,两层的剧院里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回忆那次拍卖,王刚说,开拍之后的5分钟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拍了哪几件东西。拍品的价格虽然以几万元居多,但在当时也是天价了。因为客人楼上楼下都有,他的想法是宁肯慢,但别出错,哪怕少看见一个客人举牌对公司都是损失。

  拍完之后,大家都对王刚说第一次能拍成这样已经非常好了。未几,《北京青年报》评论说,翰海首拍是一流的拍品、二流的组织、三流的拍卖师。王刚看了对别人说,我觉得自己都不该入流,这样的评价已经高抬我了。既然有人说我是三流拍卖师,我为什么不能努力成为二流、一流呢?多年之后,王刚一直说,对他帮助最大、不断激励他进步的就是那段评论,他感谢作者,因为人家说的是实话。

  回家之后,王刚反复观看录像,总结出自己的几个弱点:

  一是速度太慢,买家坐的时间太长、太累,容易失去耐心。

  二是跟下面的买家没有交流和沟通,遇突发事件应变能力不强。比如有一件拍品的保留价是50万元,按照规矩,拍品必须在保留价位之上成交,少一分钱都不行。那件拍品从42万元起拍,竞价到48万元时,场上只有一位客人出价,没有人竞争。王刚认为这件拍品不成交。可这位出48万元的客人提出抗议,说我还要买这件拍品呢,要是有别的人出价,我也可以加啊。“当时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王刚说,“既然不能告诉客人48万元没到拍品保留价,也不能就以这个价格落槌成交,只好请那位客人把问题暂时放到会后解决。”而现在,王刚对这类事件早已应付裕如,这样的情况,可以在最后半个阶梯时假设一个买家和客人竞价,也可以用“您能再高升一步吗?”这样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一方面向买家传达了拍品未到保留价的信息,又无压迫买家、强行推销之嫌。

  三是对国际拍卖市场的行情、惯例了解比较少。比如,如果现在再有一个

元青花大罐出现在拍卖场上,我们会知道之前有类似拍品曾在国际市场上最多拍出过两亿多人民币的价格,那拍卖师绝对不会拍到几百万就准备落槌,而在当时是没有这样的经验的。

  王刚逐条改变着上述不足,拍卖技巧日渐纯熟。

  时间推进到1996年。此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拍卖公司,很多公司没有自己的拍卖师,频频向王刚求援。毕竟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选择再一次摆到王刚面前,是延续“顺源”已上轨道的业务,踏踏实实地当老板,还是专心做职业拍卖师,在这条路上精益求精?他选择了后者。

  随着实战经验的不断丰富,王刚逐渐由对客户普遍性的服务转入一个更高的层次:拍卖师不是简单的报数机器,拍卖师应该像一个优秀的乐队指挥,在协调好买、中介、卖三方的关系的同时,激发场上客人的竞买激情,让拍品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好的拍卖师会在众多的竞买人中迅速发现不同人的不同竞买习惯,并与他们形成默契。十多年下来,王刚不仅是改革开放后从业最早的拍卖师,同时毫无疑问的,他也成为了最好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