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06年中国当代艺术回顾(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15:44 新京报

  巴塞尔主动出击

  2006年9月,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博览会之一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名为“中国:世界艺术舞台上的新机遇”的讨论会,吸引了国内外大批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收藏家、媒体人、画廊主以及美术馆长。巴塞尔的到来,从一方面说是瑞士人再也不能等待中国人了,所以作出主动出击的姿态;另一方面则表明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巴塞尔水准的画廊博览会。大致上这次巴塞尔活动所邀请的嘉宾试图传达出这两个方面的潜台词,但这次论坛讨论的主题却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博物馆”、“中国需要怎样运营的博物馆系统”等问题。

  巴塞尔的主动出击可以被完全理解,甚至当来自美国迈阿密巴塞尔的发起人也在谈论着巴塞尔为迈阿密带来了什么的时候,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公关目的。

  而中国需不需要巴塞尔水准的画廊博览会这个问题就更加复杂。已经举办三届的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与10月举办的“艺术北京”虽然占据了大量的画廊资源、场地和政府支持,但是交易额度还是非常低,多少说明了我们还不具备成熟的市场来容纳高规格的画廊博览会。在这一点上我想奉劝同行,不要一味好高骛远,应该在恰当的时间支持适合共同发展的事物。当然,如果巴塞尔真的想来中国也没有问题,不过大概和奥运会以及国际博览会一样,也需要得到较大的政府支持才能得以发展。

  大部分艺术家被市场左右

  总的来说中国当代艺术的炙手可热,与当今国际艺术的发展方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英美当代艺术的动向,对中国当代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和以前的情况已经有所不同,如1996年之前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力恰恰就是在没有任何影响的情况下产生的。而这10年的发展也并没有给中国当代艺术带来更新的活力,却让双年展模式生根开花,铸就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道路。尤其是2000年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可以说只有很小部分的艺术家保留了个体的独特性,大部分艺术家都被市场所左右了。

  现场艺术伴随着上述的历史事件曾经在1999年到2004年之间有些回潮的表现,通过

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等方面曾经一度繁荣。而如今,现场艺术已经慢慢地消失,除了小部分的艺术家一直坚持着个体、身体、体验的实验之外,多数艺术家已更加现实,无论他们是以何种艺术方式开始创作,现在都拿起了画笔。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