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不起中国当代艺术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王雪芹 在经历了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国际顶级拍卖公司的迅速加温之后,2006年中国各大拍卖公司的春拍格外引人注目。像嘉德、翰海等国内老牌拍卖公司都选择在6月份举行春季拍
在中村守孝的记忆中,日本当代艺术最为鼎盛的时候,银座大街曾经云集了几百家大小画廊,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正值日本经济增长的最高峰。那段狂热的艺术品“喷发期”之后,他很快便感觉到了“冰河期”的来临,自从1999年位于东京池袋的SEZON美术馆宣布破产之后,艺术市场的神话在日本逐渐破灭,接下来便是许多画廊和现代美术馆的纷纷关门,以及各大画廊经营上不同程度的“缩水”。这种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中村守孝说,“如今当代艺术品在日本几乎无人问津。” 在创建镰仓画廊之前,中村守孝从事的是房地产业,喜欢现代艺术,同太太一起经常光顾本地和国外的画廊、拍卖会,后来他逐渐发现,日本当地的画廊大多都是经营本土艺术家的作品,要买欧美艺术家的艺术品还要千里迢迢地到国外去。于是,他们干脆成立了这家镰仓画廊,关注的对象主要是1945年以后活跃在国际范围内的艺术家。他们曾经在日本展示了欧美很多概念化和极简抽象的艺术家作品,收藏了被称为法国“最后一位后印象派画家”的克罗德·鲁克斯(Claude Roux),以及包括莫奈在内的印象派名家的作品,还在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组织了日本当代艺术家团“MONO-HA”展。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对当代艺术的推广,以及对日本当代艺术团体“物派”的有力推动,使镰仓画廊逐渐发展成为蜚声国际的重要当代艺术画廊之一。 而作为创建于1980年,已经有将近三十年历史的老牌画廊,镰仓画廊素以代理西方近现代艺术而在日本乃至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盛誉,并且凭借数千件的现代艺术收藏品打下了屹立不倒的基石,但是在面临社会大环境转折的时候,面对日渐萧条的本土市场,镰仓画廊还是不得不调整战略方向,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中村守孝在10年前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2004年还曾携带罗丹的著名代表作《巴尔扎克像》参加了首届中国画廊推介展暨国际画廊邀请展。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日渐升温,与日本本土市场的沉寂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促使中村守孝近年密切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最让他吃惊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惊人的增长速度,在采访时中村守孝半开玩笑地说,“我买不起中国当代艺术品”,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画廊经营经验、且见证了日本当代艺术兴衰史的人物之一,他的兴趣点更在于发现中国新出现的优秀艺术家上。而谈及中日当代艺术市场的比较,他认为这两者几乎“没有可比性”,因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是作为世界艺术发展史中的重要一环而存在的,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买家支持,但日本的当代艺术品几乎只有本国人买,二者的客户基础不同。”但艺术品价格如此迅速的增长速度,也让中村守孝感到有一些担心而且无语。 中村守孝收藏艺术品的标准之一便是“自己喜欢”,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这件作品是否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以他几十年的经验来看,经营一家画廊最重要的是“长期不懈地坚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目睹自己代理的艺术家一步步成长的乐趣,同时,享受到“低价买进的作品不断升值”所带来的快感。而用他的话来说,“当代艺术收藏最大的乐趣,就在于你是参与其中的一份子。” 被问及是否有意进军中国时,中村守孝表示,如果各方面的条件都成熟的话,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但如果在中国开画廊,他的经营方向将以收藏为主,而且他比较倾向出售一些尺寸比较小的,适合挂在家里欣赏的作品,而不是像中国的许多画廊那样,出售的动辄都是数米的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