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收藏 > 正文
 

资本高烧下拍品狂飙 投标者近八成民营企业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 14:15 《财经时报》

  目前活跃在北京、上海的各大拍卖会上的“新人”,竟然有70%-80%都是民营企业家。艺术品连年增长的高额利润和充满期待的增值前景,使众多并不真正懂得艺术品市场价值的投资者们操纵着大量资本疯狂入市。

  □本报记者 黄振伟

  200多年前,大清乾隆皇帝为了向海内外显示文治武功,曾郑重地亲下御旨,命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定造了三组共90把宝刀。这90把宝刀对于海内外的收藏家而言是一种历史传奇之谜,多年来深藏故宫,其真容从未与世人谋面。

  而在3月8日,香港苏富比为一个月以后春拍热身的精品预展上,一件刻有“乾隆年制”款的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惊现拍市,这是迄今为止市场上出现的唯一一把“乾隆宝刀”,估价在800万-1000万港元,而业界专家们估计,实拍时极有可能远远超过这个价位。与此同时,与乾隆有关的“宝腾隆盛——乾隆珍宝及德安堂白玉收藏专拍”预期成交额更是高达1.5亿港元。

  这仅仅是刚刚拉开序幕的2006年春拍艺术品市场上的冰山一角。

  “高烧”与“泡沫”

  几乎所有的收藏家和投资家们都不会忘记,2005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惊心动魄,身价千万的拍品,在几分钟内由竞拍者此伏彼起的举牌后迅速敲定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无论是大拍卖现场还是小拍卖会,参与现场的竞拍者或旁观者,都能强烈地感觉到资本冲进市场的狂热气氛。

  业内专家普遍高调地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完全进入了资本博弈的时代,在资本的“疯狂”推动下,2006年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大致走势也初显峥嵘。

  对于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甚至纽约、巴黎、东京的收藏家和投资家们而言,阳春3月的北京是“疯狂下注”的一个月,他们怀揣着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从四面八方悄悄入住北京的各大豪华酒店内,准备在已经拉开序幕的2006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春季拍卖市场上进行资本博弈。

  仅3月10日至3月13日,短短4天内,京城内就有10多场拍卖会相继登场,北京翰海3天内共拍卖中国书画及古董珍玩2021件;中国嘉德2天内拍卖2500余件书画和瓷器艺术品;北京保利在1天内拍卖971件中国书画艺术品;而北京荣宝、华辰等大拍卖行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各式拍卖专场。

  这些拍卖专场虽然都是这些大拍卖行为即将到来的春拍大市举行的造势行动,但拍卖结果已经足以影响投资家们对2006年中国艺术品拍卖行情的预测。

  苏富比中国及东南亚副董事韩江鹤在谈及2006年的艺术品拍卖行情时,很有信心地表示:“2006年是拍卖行高潮迭起的一年,其中艺术品拍卖并不会退烧”。北京荣宝总经理王倚山也认为,“现在拍卖市场的成交额与中国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相比微不足道,现在的纪录可能只是新的起点,拍卖纪录未来还会频繁地被打破”。而崇源艺术品拍卖公司总经理季崇建则持相反的看法,认为,“2006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退烧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是艺术品市场从初级转向成熟的调整阶段”。

  在去年的春拍中,著名画家靳尚谊曾公开对媒体表示中国艺术品拍卖有泡沫,并认为那幅成交价为363万元的作品《小提琴手》与自己并没有多少关系。“那是市场炒的,早十年中国油画确实太低,应该涨,但问题是现在涨得太快了。”

  但就是这样疯长的艺术品,还是不断拍出,靳尚谊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有资金啊”。

  对于中国艺术品不断飙升的利好现状,一些收藏家和投资家怀揣着巨额资本积极入市,认为投资中国艺术品定能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并且市场大势将一路走高;而另一些收藏家和投资家则忧心忡忡,认为中国艺术品的超速发展正表现为“高烧”症状,有许多“艺术品”之外的人为操纵因素,市场泡沫正越吹越大,随时会有崩盘危机。

  艺术品投资的金融化

  暴涨、井喷、飘红,成为从去年延续到2006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高频词语。春拍大市虽然才刚刚拉开序幕,但各路收藏家和投资家们就已经怀揣着巨额资本焦头烂额地忙着赶场。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仅中国书画拍卖就有450场,而在12月,就有72场,平均一天两场之多,这么多的拍场则“囤积”下约有4万件拍品要消化。

  香港苏富比拍卖行瓷器与工艺部门负责人仇国士认为,整个艺术品市场的价值体系,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导致这个变化的,正是艺术品投资逐渐“金融化”。

  从2005年延续过来的一系列艺术品天价成交纪录,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地显示出中国艺术品市场正从一个单纯的收藏市场,向投资市场进行转变。金融资本逐渐介入收藏及艺术品投资的拍卖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股市的不景气和房地产市场的“限制”已经使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投资群体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在北京3月的10多场拍卖现场上,几乎成了国内外保险界、证券界和银行界等金融领域的人士,以及房地产领域人士的大聚会。而民营资本更是来势汹汹,据业内权威人士介绍,目前活跃在北京、上海的各大拍卖会上的“新人”,竟然有70%-80%都是民营企业家。

  艺术品连年增长的高额利润和充满期待的增值前景,使众多并不真正懂得艺术品市场价值的投资者们操纵着大量资本疯狂入市。目前,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不过几十亿元,年艺术品交易额也不过两、三百亿元。而据专业机构保守估计,中国个人资产超千万元的不下100万人,单是温州人可操纵的流动资本就可达5000多亿元人民币。如此之巨的资本进入到艺术品拍卖市场,会对艺术品市场造成怎样的冲击将在2006年的春拍大市中上演。

  “奇迹”与“瓶颈”

  2006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是否会延续2005年的市场“奇迹”,成了收藏家、投资家、普通看客众说纷纭的一种巨大悬念。对此,业内专家理性地指出,当一个市场过度繁荣和艺术品价位一涨再涨时,投资者们更应该理性一些,况且中国艺术品市场更带有很多本土风险。

  北京荣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向记者透露,作为二级市场,拍卖行业充满了隐秘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一些操作不规范的拍卖公司趁机将水搅浑,牟取暴利。

  “外界看到的只是一锤定音的拍卖场面,其实之前的所有环节,包括从谁手里征集的拍品、专家鉴定的意见是否一致、与哪些有意向的买主联系过,对外人来讲都是谜。到目前为止,中国拍卖行的总体形象仍然不好”,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甘学军在谈及艺术品拍卖业现状时谨慎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这种“不好”,无论是拍卖行的老总,还是众多的收藏家们,都能或多或少地感觉到,而对于那些投资家们而言,最让他们深恶痛绝的就是一掷千金后买到的却是一文不值的赝品。

  赝品的盛行,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已是一个公开多年的事实,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难以越过的一个瓶颈。谁也不知道市场上究竟有多少赝品?有的说多达80%,有的说至少超过一半,有的说占三分之一。“真品能卖个好价,赝品也能卖得不错!”这是一位资深拍卖师对于目前艺术品市场拍卖现状的感叹。在众多拍卖会上经常能见到一些买家只要遇上大家名师的作品就买,不论拍品的真赝,而在一些业界专家们看来,这完全是资本进入市场后推动加速的“非理性抢购”。(032720)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