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收藏 > 艺术品市场 > 正文
 

尹在甲:填平亚洲与世界的艺术沟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 21:11 《财经时报》

  □ 本报记者 杨时旸

  尹在甲现在是阿拉里奥画廊和艺术馆的馆长,韩国人,能说一口不太流利的中文。曾在中国留学十年的他,对于中国艺术颇为熟悉,无论是在艺术家还是画廊圈子,他都有许多朋友。他说自己一直感觉到世界尤其是欧洲艺术界对于亚洲和中国文化的漠视,所以想要用阿拉里奥的模式逐渐培育出一些优秀的画廊,填平亚洲与世界之间的艺术沟壑。

  《财经时报》:你对于中国的画廊业已经非常熟悉了,肯定也知道现在中国画廊经营上的困难,你们在决定进驻北京之初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吗?

  尹在甲:也有顾虑。但是我们觉得今后,北京应该是亚洲的文化首都,所以最终我们还是决定要进驻北京。

  其他画廊在赢利上有困难,这些我很清楚,但是我们还是想着眼未来,希望能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在中国培育出一些优秀的、能与我们合作的,同时也能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画廊。

  《财经时报》:据你的观察,中国画廊在运做模式上是不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除了资金支持以外,你觉得这些画廊发展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尹在甲:中国的画廊大多数还是一种小卖部似的模式。不注意保护自己的艺术家,大多数画廊把艺术家当做自己的挣钱工具,经常去工作室催促他们赶制作品以应付市场的需要。

  真正规范的模式应该是,好好的收藏整理艺术家的作品,使他们在世界艺术界的地位不断的上升,而在出售作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买家是否是一个负责的收藏家,不能只是赚到钱就够了。

  《财经时报》:那么你们在签约艺术家的时候,选择的大多数都是已经成名的艺术家。如果以长远的眼光看,一个画廊是不是应该给一些年轻艺术家一些机会,给他们创造一个平台?

  尹在甲:是的。我们也在寻找一些优秀的年轻艺术家。我们已经签过几个韩国艺术家和一位印度艺术家,他们都很年轻。在中国我们刚刚开始,以后会不断寻找的。画廊应该有长远眼光。

  《财经时报》:你说过关于“母亲画廊”的问题,在你看来中国目前有哪些画廊具备这样的素质?想要成为“母亲画廊”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尹在甲:中国目前真的没有哪一家画廊能有母亲画廊的素质。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欧洲收藏家和画廊都不收藏中国作品的原因。他们不可能随便和一个小画廊联系,而且小画廊也不可能进入国际画廊的体系。

  要成为母亲画廊最主要的就是要先有几十年的收藏经验,有最优秀艺术家的最优秀的作品。然后整理,能够和国际一流画廊直接对接,进入那个成熟的体系。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3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