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财团1200亿热钱欲砸向艺术品 操作如同炒房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 08:05 北京现代商报 |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罐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和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最近艺术品投资市场可能会有一笔1000亿的热钱流入,这笔钱来自温州财团。”一位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个消息得到了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易苏昊的证实:“确实如此,温州财团做房地产生意的资金有7000亿,现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大概有1200亿闲置下来,这些地产商将把这笔钱投向艺术品市场。”易苏昊本人和温州地产商有交往。1200个亿不是一个小数字,但在中国收藏家协会报刊收藏委员会秘书长秦杰看来,也“不过如此”,“1200个亿不是个大数字,曾有温州的一位从事汽车工业的老总要把700个亿的资金逐渐转向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投资市场就其行业性质而言,不像汽车、房地产、食品那样吸引“眼球”。在各种版本的“暴力行业排行榜”中,也从未出现艺术品的身影。那么为何这个市场如此受资本青睐?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艺术品市场的赢利增长点在哪里?其成长性如何?一些“圈内人”向记者透露了艺术品市场暗藏的商业“玄机”。 1 在艺术品拍卖会上,动辄一掷上千万的买家以江浙人居多。精明浙商一掷千金到底“嗅”到了艺术品市场的什么气息?“两个字——回报!”业内人士说 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有实力的富豪很多比较偏爱艺术品收藏,或者为了欣赏把玩,或者是为了投资,或者兼而有之。“但江浙一带的财团尤其喜欢艺术品投资,这与他们敏锐的商业嗅觉有关系。”这位人士强调,江浙地区资产排在前10位的企业家都在投资艺术品,例如南京天地集团的杨休、浙江徐龙集团徐其明、浙江金轮集团的陆汉振等。 记者了解到,在艺术品拍卖会上,动辄一掷上千万的买家以江浙人居多。例如,在华辰秋拍中,清代龚贤的《山水》,以1320万的价格被江浙人买走。 秦杰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在荣宝拍卖公司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位温州地产商对一件起拍价100万元的拍品,第一次举牌就直接喊到“500万”!当时全场一下子鸦雀无声。 那么,以商业嗅觉敏锐的浙商一掷千金,到底“嗅”到了艺术品市场的什么气息呢?“两个字——回报。”一位“掌眼”告诉记者。所谓“掌眼”,就是经验丰富的资深艺术品鉴赏人士。这位人士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件明朝的拍品,在现场买下300万,走出拍卖现场便有人开价600万,但主人不愿近期脱手,3年后这件东西增长了近10倍,主人才将其脱手。而据估计,那件拍品“价位仍会攀升”。另一位“掌眼”告诉记者,现在的艺术品市场需要投资人有眼力、魄力,同时也有心理承受力。记者了解到,这些“掌眼”每年收入颇丰,有的江浙富豪以每件拍品利润的20%-30%给“掌眼”。 2 炒家像炒房子、股票一样炒艺术品——先囤积,再抛售,致使拍品价格虚高,而一些投资者不懂艺术,盲目跟风,市场风险由此产生 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话刺激着投资人的神经。这些神话成功率有多大,能重复上演并次次成功?“这不可能。”一位拍卖公司的高层断然否定。 “现在江浙一带投资艺术品的人为什么敢一掷千金?就是因为他们有办法赚到钱,他们多属于财大气粗者,这笔钱打了水漂,另一笔钱就到了账上。有资金支持。”这位拍卖公司的高层告诉记者。 中联国际拍卖公司书画部总监夏锄告诉记者,现在艺术品真正投资者也不过1000多人,在一些拍卖场所一些熟悉的面孔频繁出现,江浙富豪现在像炒房子、炒股票一样炒艺术品。比如,他们对某个画家的作品感兴趣,就会不管多高的价位先把这个画家所有的拍品买断,再囤积起来,然后再抛出,结果就导致这个画家拍品比市场实际价位要高。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程十发的作品在2004年秋拍中一平尺1万-2万元,现在一平尺15万-16万元,“完全是人为地炒作,使价位虚高”,他说。画家潘天寿的《水牛》,在嘉德拍卖中600万,今年以1200万拍出。这幅画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但这个价位是通过市场运作完成的,价位炒作痕迹极其明显,超出实际市场价格。《中国艺术市场》总编刘心亮也表示“现在有的艺术品价位虚高”,但他认为“价位上升成为势头,在3-5年不会跌的”。但仍有分析人士担心,一些“炒家”,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包括一些拍卖公司和一些画家或其家人合伙炒作艺术品,而一些投资者不懂艺术,盲目跟风,市场风险会由此积累。 3 艺术品拍卖行一次拍卖成交额不过几个亿,市场承载量有限,这1200亿该不该砸?专家认为,这笔钱应该做长线投资,例如投向画廊 中国文物学会理事赵榆表示,我国艺术品数量是有限的,已故画家作品和一些古代的瓷器等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占艺术品中的大多数。“拍卖行一次拍卖成交额也就几个亿,艺术品市场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