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收藏 > 艺术品市场 > 正文
 

艺术品拍卖市场怪得出奇 赝品横行成交额虚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13:55 人民网-市场报

  赝品拍卖销路畅

  说起字画拍卖喜忧参半。喜的是拍卖额屡创新高,忧的是假货太多。“好画卖得好,赝品也卖得火!”这是一位资深拍卖从业者对目前书画拍卖现状的感叹。其潜台词不言自明———“赝品收藏也形成了市场”。

  记者在拍卖会上经常能见到一些买家只要遇上大名头的作品就买。有的买家只要见张大千、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李可染、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等大名头的作品露面,不论真假也不论好坏,甚至不管价格,凭着自己雄厚的财力踊跃竞投,志在必得。一些买家在拍卖场上不论拍品的真赝,只要看到名家作品价格便宜就举牌。今年5月,在北京某拍卖会上,坐了一天没顾上吃午饭的老周些许倦意都没有,他兴奋地对记者说,“今天太值了,我花2000多元就买了八张画,而且都是大名头。”类似老周这样的买家在拍卖场上并不少见。

  国画造假,如今成了艺术品市场的一层黑幕。具有传奇色彩的收藏家郭庆祥为记者揭开了收藏界黑幕的一角。他指出,有些拍卖行联手画贩子进行组合欺骗,假画堂而皇之大行其道。造假者往往使用请名人题跋作序的手法包装自己,颠倒黑白,让人无所适从。一些收藏者只看到权威人士的题跋,就认为吃了定心丸。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著名画家介绍,他曾亲眼在市场看到某拍卖行的业务员以1500元的价格购得范曾画作仿制品一幅,没过两天,该赝品以2.5万元的高价登上了某拍卖会的精品架。讲起这件事,他激愤不已。一位拍卖公司的老总对记者说,“早些年,我们这个圈子里的人会为得到真品而雀跃不已,也会为了拍品是不是真品而争得面红耳赤。但现在在利益的驱动下,大家心照不宣的是,怎么才能以假乱真。”

  赝品究竟是如何进入到拍卖会场的呢?一位自认是“行家”的人对记者透露,这就是拍卖双方的交易,“无底价”拍卖就是赝品的集散地。个别拍卖公司举行的小拍,大多采用无底价拍卖。所谓“无底价”,往往是大小名家的仿制作品,也就是赝品。因为无法定价,所以只好无底价。一些小的拍卖行甚至专做“无底价”的书画拍卖生意。在拍卖公司所拍的假货中,很少是直接来自造假者本人,而是“中间人”送来的。现在有一批人专门造假画,造一幅逼真的假画一般需要四到六人才能完成。造完了就卖给专门收假画的“中间人”。“中间人”收了这些假画后,有的按真画直接卖出去,有的就拿到拍卖公司出手。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某些卖家把赝品拿到拍卖会后,利用自买自卖或委托人来竞买的方式,在拍卖公司获取了成交证书后,如同获得了赝品变真品的金手指一样,为赝品今后通过私下交易和继续上拍卖会找到了‘合法’的依据。”

  “海外回流”假成“真”

  在眼下的拍场上,“海外回流”艺术品的价格均比国内的拍卖价高出很多,成交率几近100%。正是利用国内买家对海外回流艺术品的这种信任,制假贩假者便想方设法投其所好,从中牟取暴利。一些造假者将赝品卖给海外藏家,海外藏家受骗上当后将赝品返销国内。少数拍卖公司为了一己之利也浑水摸鱼,以赝品冒充“海外回流”,使得“海外回流”艺术品中赝品层出不穷,名声大打折扣。海外回流艺术品中的赝品问题,已成为当前拍卖市场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据报道,近两年来,海外回流的赝品数不胜数。去年,上海某拍卖公司的一件“海外回流”拍品———仿自江苏淮安市博物馆藏潘天寿真迹《红葵黄花》的《锦葵红杏》,以112.2万元成交,这是在国内以“海外回流”名义拍出的高达百万元级的假画,叫人瞠目结舌!伪造淮安市博物馆藏潘天寿绘画,拿到拍卖市场上高价成交,这已不是第一次。近几年,该博物馆藏潘天寿人物画《佛寿无量》和山水画《川中山水》,曾先后被人不厌其烦地多次仿造,其中《佛寿无量》被两次克隆,分别以33万元和17万元港币拍卖成交。《川中山水》竟被四次仿造,成交总金额达100余万元之巨。

  眼下,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赝品、伪作充斥,“大师名品”层出不穷,“海外回流”自然也难以幸免。一些人趁市场混乱浑水摸鱼,以“海外回归”文物为幌子,把赝品送上拍卖会。一些拍卖公司为了得到佣金,疏于把关,致使许多低劣伪作走上了拍场。由于海外回流属于新生事物,国内买家对此抱以很高的期望与信任。往往丧失警惕,不辨真伪,盲目相信,最终上当受骗成为“套牢一族”。有些买家深陷泥潭至今还浑然不知,拿着垃圾当宝贝,指望着这些赝品若干年后升值获利。

  拍卖场上“托儿”多

  一位资深藏家向记者坦言:拍卖行业是一个容易为暗箱操作提供交易平台的行业。一是哄抬价格为拍品定价,从而便于拍品的第二次流通。用“托儿”做钓饵,期望钓到竞价的冤大头买家。二是为了创造拍品成交价纪录,在拍卖会上进行人为炒作。今年年初,全过程参加了南京几家拍卖公司艺术品春拍的业内人士,就亲身感受到“托儿”的无所不在。自买自卖通常的做法是将作品送到拍卖公司,然后雇“托儿”以高价买回自己的作品,而这个高价成交的拍卖记录,恰恰是该作品再次拍卖流通的参考底价。眼下,拍卖市场都认作者的名头,什么名头的字画卖什么价。资深藏家透露,这名头、价格其实很大程度上靠炒作。怎么炒?方式方法很多,很有讲究。最常见的是画家雇自己的亲朋好友、学徒弟子自买自卖。为了保证拍卖会现场不冷场,拍卖公司事先就向有拍品的画家、书法家打招呼:“你们自己要带人来买啊,否则,东西卖不出去,我们不负责。”为了确保自己的拍品能够成交,大部分有拍品的画家和书法家都会带着自己的“托儿”到场。结果可想而知,竞价你争我夺,场面热热闹闹。

  有些拍卖公司为了达成交易,会迁就买卖双方的暗箱操作要求,与卖家联手虚增成交价。具体做法是委托方、买受方、拍卖方事先约定“真实”成交价和“真实”佣金。比如,约定拍品的落槌价为900万元,再加10%的佣金,最终成交价为990万元。当拍品叫价到990万元之后,拍卖就进入了表演阶段,拍卖师会一直虚叫到1500万元落槌,加上10%的佣金,最终成交价虚增至1650万元。但是这个虚价是做给别人看的,不会按这个价进行最终结算。买家尤其是一些公司愿意以这种方式成交,并不是完全为了配合拍卖公司粉饰成交量,其中也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一旦有人接盘,“托儿”就大功告成。“托儿”获得的酬劳往往是提成,或者赠送有行情的字画。

  法规缺位作假盛行

  赝品盛行,这在艺术品拍卖业中尤如病毒传播,危害极大。市场上究竟有多少赝品?众说纷纭,无法作确切统计。有说多达90%,有说超过一半,有说占1/3。中国收藏家协会闫振堂会长对收藏市场上的假冒现象深恶痛绝,他为记者分析说:“收藏行业至今没有专门的法律可依,文物保护法管的是出土文物的收藏与流通,市场法律法规管的是收藏市场的商品交易,全国收藏业也无政府部门专管,使得整个收藏界长期处于法律真空地带,不乱才怪。”

  在书画拍卖市场上,什么是真品很难有量化指标。不仅中国书画的鉴定长期以来采用“目测为主,考证为辅”的方法,就连《拍卖法》也明确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此条法规原本是为了保护拍卖公司合法经营的规定,却被个别拍卖公司用“足”用“活”,成为赝品进入拍卖会的庇护伞。一位深谙拍卖之道的藏家指出,在这个规则下,无论艺术品是真还是伪,也无论买家在竞拍时是否知道作品是假的,只要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成交后便可概不认账。这样的保证条款为拍卖行逃脱责任留下了法律漏洞,导致一些拍卖行有胆量进行赝品拍卖。更有拍卖行甚至自己组织制作假画拿来拍卖。既有高额利润刺激,又有法律漏洞可钻,艺术品市场赝品泛滥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专业人士不无忧虑地表示,时下拍卖行业被某些人亵渎了,他们从拍卖市场获取大量金钱和“精神享受”的同时,却在拍卖行业里埋下了一颗颗地雷,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拍卖市场将经不起这种引爆。在正常交易和虚假交易推动下,艺术品拍卖的成交价和成交总额是以一种直线方式急剧上升的,而按照一般的市场规律,市场交易往往呈抛物线上升,有起有落。直线的方式通常都面临一种断裂的危机,目前来看,拍卖市场的链条上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尽快扭转这种现象,将会使本来就不成熟的拍卖市场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5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