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评论家、著名艺术策划人黄燎原,近年开始介入中国当代艺术评论与收藏,同时又兼任现在画廊艺术总监。因其个人对中国前卫艺术,尤其是对宋庄艺术家群落的关注,而使他受到海内外关注。日前接受了《财经时报》专访
□本报记者 杨时旸 孙菁
“我在开始做‘现在’画廊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3到5年不赢利的准备。”黄燎原说他刚开始做画廊的时候,只是出于个人喜欢。他说他天生就喜欢去做一些没做过的事情,而且他平时又经常和一些艺术家在一起。“看到这么多当代中国画家的作品被国外收藏而中国人却无动于衷。所以我想我应该做点事情。”黄燎原说他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要把中国现在的艺术留在中国。由于他的资源丰富,资金也较为充足,所以他所代理的艺术家大多商业业绩不俗。尤其对宋庄艺术家,他比别人有更多的关注。
《财经时报》:你的画廊一直在关注当代艺术而且还能赢利,但是大多数做画廊的都在抱怨没有市场,你觉得你的成功原因是什么呢?
黄燎原:我得说我的朋友帮了我很大的忙。说实话,我的朋友比较广,而且能量都比较大,所以他们无形中都在帮我做宣传。最开始的时候也是他们在关注我的画廊,然后才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现在”画廊。所以说人脉方面的关系也是成功的一个原因吧。
《财经时报》:你自己在艺术圈里也非常知名,从绘画到音乐你都在做,你觉得你自己的名气对于画廊的经营有没有帮助呢?
黄燎原:我觉得有吧。我自己的名气应该是对于宣传自己的画廊有作用的。我最早搞文学评论和创作,后来做音乐评论,现在又做艺术。所以说很多人都知道我,做画廊,宣传方面很重要,所以我自己的名气也算是一种无形的宣传嘛。
《财经时报》:你做画廊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呢?推动艺术还是商业目的?
黄燎原:我自己的生活上已经可以了。我觉得我一直应该去做一些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再有,我觉得中国的当代艺术大多数都是被国外的收藏家收藏的,我不想看到以后中国人再花大价钱买回来,我们应该把中国的当代艺术留在中国。当然,我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并不是说外国人买画,我就不卖,而是说中国人的艺术我们自己应该去关注。
《财经时报》:艺术家其实最需要的还是自我的空间和不被打扰的环境,而如今的艺术村似乎已经不能满足这些了,为什么还会有人不断地进驻?
黄燎原:艺术家确实需要自我的空间,尤其是那些已经成名的艺术家。他们有时候已经感到,外界的关注让他们没有时间再去创作了。但是一些还并没有成名的艺术家就希望得到关注,而艺术村本身的名气也可能会为他们创造一些机会,这可能是有人不断进驻的原因之一吧。
《财经时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你觉得宋庄现在和以前的变化大吗?是否比当初多了一些浮躁的情绪?
黄燎原:变化肯定是有的。毕竟宋庄现在已经被炒热了。当初进宋庄的原因只是找个便宜的地方,现在可能会有人抱着名利上的投机心理。这种变化是很自然的。艺术家与名利是难以分开的。
《财经时报》:那么现在生活在宋庄的艺术家是不是与名利的关系会比以前更加直接?
黄燎原:其实生活在艺术村的这些人,大部分生活得还不是很好。但是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了艺术与商业并不是一对敌人,而且艺术绝对需要商业的支撑。艺术家也是想要得到某种承认的。这体现出来就是 “名”的概念,而且名与利又是分不开的。
《财经时报》:你觉得宋庄未来的命运以及在那里生活的艺术家的命运会是怎么样的?会因为规划的原因被迫搬离吗?
黄燎原:艺术村落的形成必然会引起官方的注意。但是它既然已经形成,那么就不要再去破坏了。西方很多大城市中都会有艺术家群落的存在,而且政府也会给予支持。中国目前还不可能像西方那样给艺术家提供一幢楼,也不收任何费用。所以如果政府能做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也是很好的。当然一旦房价提高了或者环境不再适合了,艺术家就会搬走,这是没有办法的。
《财经时报》:那么如果有一天官方真的来做一些规划,会不会由于与艺术家的构想不同而导致艺术家集体出走呢?
黄燎原:如果始终处于这种非正规的状态。其实艺术家更容易被驱散。比如一旦要征地或者地产商要开发,那么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这些工作室房子的归属问题等等,手续之类的东西会很不正规,这样就更容易出现被迫搬走的局面。与其这样还不如能够有一些更为正规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