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要有新游戏规则 浙江走在全国先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 17:10 都市快报 | |||||||||
乱世藏金银,盛世兴收藏。在股市、房地产之后,艺术品市场正在成为投资的新热点。但是就在大量资金涌入这个市场之时,翻遍相关的法律条例,勉强只找到文化部2003年7月一个有关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的29号令,而且规定的内容也并不是那么详细。 昨天下午,浙江省文化厅的会议厅中聚集了浙江艺术界各位专家学者,“浙江艺术品市场管理座谈会”就在这个初秋的下午悄悄地进行着。这些专家学者的每一个建议,每一
这是艺术品市场一场革新的信号,这是国家要开始为长期以来无序的艺术品市场制定新的游戏规则的信号。而作为国内艺术品市场上最活跃的浙江,正在率先进行一些行动……市场:烈火烹油2003年国拍艺术品部的拍卖成交量大约4000多万元。2004年增长了1000多万元,其中,下半年的秋拍就占了3000多万元,比春拍又增长了1000万。2005年刚刚结束不久的春拍,营业额达到了4000多万元,相当于2003年全年的业绩。其中,杭州西泠印社今春首开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金额1.96亿元,创下了拍卖公司首场拍卖成交额的“全球之最”。 据浙江省经贸委员会发布的消息,2004年,浙江省艺术品拍卖全年交易额为5.34亿元,宁波等地从事大规模的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大型民营企业就有10余家,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以上。在江苏南京,2005年仅开春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的成交额就抵上了南京本土拍卖行过去4年书画拍卖成交额的总和……鲜活的数据和事例都表明,号称“中国经济引擎”的长三角对艺术品拍卖的热情空前高涨,艺术品拍卖早已从过去的“弱势市场”转变为“强势市场”,并在持续坚挺、上扬。 但是在这样令人鼓舞的大市场面前,游戏规则的缺席,正在越来越成为艺术品市场游戏者的一个共同恐慌。拍卖领域的“暗箱操作”、艺术品造假日益严重、鉴定问题频出以致假画风波不断……规则:热中有忧昨天在座的专家就目前艺术品市场的一些主要问题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其一,艺术品拍卖市场明显显露出不理性不成熟状态。这种不理性不成熟一方面反映在对艺术品的盲目热捧和逐价上,另一方面也反映在对艺术珍品的走眼和评价不一上。 其二,高收益率使得目前的艺术品市场鱼龙混杂,“假货”成灾。而且由于艺术品的特殊性,即便是专家,也不能为艺术品的真假拍板定论。目前国家实行的《拍卖法》规定,拍品的真伪瑕疵由买家自行鉴别,拍卖方无需承担法律责任。而在文物古玩市场,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说文物的真假,只研究文物的价钱。所谓“文物有真假,辨别靠眼力”,你买到假货只能说明你眼力不够,“火候”不到,只能自认倒霉,连投诉的权利都没有。 其三恶意炒作无端抬高了艺术品价格,扰乱了市场秩序。投资者盲目介入和过分追捧已经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为艺术品市场的盘子很小。盘子小,就意味着容易受到操纵;只要有巨资介入市场,想要使整个市场上扬还是比较容易的。可是,一旦资金撤离,整个市场的崩溃也极易出现。 据统计,目前我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达7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年交易额近200亿元。参与人员和成交额还在每年以10%~20%的速度递增。在中国艺术品价格比国际低廉许多的指导意识下,出现了媒体在鉴宝、卖家在藏宝、藏家在憋宝、买家在找宝的全民收藏和投资艺术品的大好局面。但是理性的游戏规则显然是这个看起来越来越繁荣的市场所迫切需要的。 据悉,省文化厅另一场面向艺术品经营单位的座谈会即将召开,种种迹象都说明,艺术品市场的规范正在积极酝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