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收藏 > 艺术品市场 > 正文
 

玩家马未都的藏宝之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 19:16 新世纪周刊

  实习生 丘建明

  “机场高速公路大山子出口出,走机场辅路过五环约四百米,穿过南皋桥前行约六百米,看到高压线塔右转,过不规则十字路口前行四百米路南二层白色楼。”对北京路况不熟悉的人恐怕很难根据这样的指示顺利找到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新址——“北京朝阳区金盏乡张万坟金南路18号”,在这个连大部分北京人都不熟悉的地方,记者找到了观复博物馆馆
长、著名收藏家马未都。

  马未都,刚到知天命的年纪,古玩收藏界一位赫赫有名的传奇人物,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私立古典艺术博物馆,文化与财富并收。

  老马识宝

  老插、文青、编辑、作家,青年时代的老马和众多蹉跎岁月中成为成功者的人一样,有着被媒体惯称为“传奇”的人生经历。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马未都才11岁。1969年,他随父亲到了黑龙江,在五七农场劳动,一呆就是两年。16岁回到北京,蹉跎了两年,18岁再到京郊农村当“老插”,直到1975年回城当工人。

  平庸的生活没有浇熄马未都对文学的热情,1981年他的处女作《今夜月儿圆》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后引起轰动,他也调入《青年文学》任编辑,十余年间以“瘦马”为笔名发表小说、报告文学上百篇。90年代初,马未都和王朔、刘震云等组建“海马影视创作室”,任秘书长,共同创作了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

  写完了《海马歌舞厅》,马未都突然决定再也不写了,1995年,他辞去公职,专心致志从事收藏,人生走向再次转了一个弯。从不知收藏为何物的车间工人,到今日坐拥宝物的文物收藏大家,马未都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然而,马未都自己却不太认同“传奇”的说法,“其实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传奇的,我只是随着时代的变革走到了今天。我们这代人的命运都是与社会息息相关,严格来说,跟个人经历没有多大关系。如果说具有传奇色彩,也是因为这个社会动荡太大,50年代,60年代,一直到90年代,每十年都有很大的变化,关键性的变化太多了。”

  上世纪80年代,当其他中国为购置自己梦寐以求的彩电冰箱,而把自己家中“不值钱”的老玩艺儿卖掉、甚至扔掉的时候,老马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当时普通人觉得收藏瓷器字画基本属于封建遗老遗少的玩物丧志,而马未都却悄悄开始了他收藏老玩艺儿的生涯。

  喜欢就到处找,到处买。马未都说,他的很多好东西都是跟朋友“交换”过来的,上朋友家看到有喜欢的东西就管人家要,朋友说你就买点什么东西交换吧,谁也不把老玩艺儿当回事。那时候真是收藏家千载难逢的黄金时代,文物商店内销部一只康雍乾三代的官窑碗才售10元钱,信托商店一对红木圆椅才卖15元钱。

  于是,凭着不太高的工资和稿费,马未都看中一件收一件。老百姓家,地摊,文物商店,文物市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随着收藏日丰,在众人懵懂混沌中马未都悄然攒下上千件瓷器、玉器和古典家具,完成了原始积累。到了80年代末,他的藏品已经小有规模,成为京城新崛起的收藏名人。

  一双慧眼

  从白手起家到现在拥有上千件珍稀古玩,马未都全凭一双慧眼和过人的胆识。如果追问他如何练就一双慧眼,他的回答很简单,用心,还要有悟性。

  源于内心真正的喜欢,马未都对每件古玩都很用心。“最早买回来的古玩,我都不是简单看一眼就扔一边,一点一滴,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微的地方我都要把它搞清楚。一个人对某样东西可以达成判断,主要是对它熟悉。古玩不是没有规律的,看多了也就琢磨出规律来了。”

  现在的马未都,能准确鉴定陶瓷的年代和品质,很少看走眼,甚至看到瓷器正面的图案马上就能说出另一面的花纹,这是因为在他器物上琢磨出了信息,读出了文化。

  万物皆有灵性,把玩古玩也需要灵气和悟性。马未都说,这和其他艺术一样,付出和收获不一定成正比,画了一辈子的画也不一定能成为世界大画家,天赋至关重要。“我个人悟性很好,触类旁通能力比较强,又长期接触文物采买第一线,一般作伪的人就骗不了我。”

  然而,古玩市场赝品泛滥,马未都也不是神人,别看他现在是文物辨伪的行家,当年也是频频看走眼。

  “早年对瓷器还不是太在行,有人告诉我他家里有一对青花瓷器,到他家后光线不亮,我看差不多就买下了。回家后才发现不是康熙年间的瓷器,而是光绪年间的仿品。100元一对,当时算是买亏了,不过搁现在怎么也值几万,如果不是仿的几十万也不成问题。其实犯些小错误也是好事,我可以及时纠正。就像经常发发烧,感感冒,你的身体免疫功能不断调整,后来我买大宗文物出错就很少。”

  赝品是收藏最大的敌人,如今慕名来找马未都鉴定文物的收藏者络绎不绝,他对自己目前的判断力很有自信。他坦言,自己正处于年龄上的黄金期。“我二十几岁开始喜欢收藏,今年50,累积了二十几年的经验,现在正是最好用的时候。”

  把关《五月槐花香》

  马未都的名声在文化圈人尽皆知,2004年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五月槐花香》,再现了民国初年至解放初北京琉璃厂古玩商们的兴衰往事。为了确保古玩不“露怯”,特意请来马未都把关,专门负责文物的鉴定,把穿帮的硬伤一个不漏地枪毙。

  道具不可能全部用古董,但是剧中仿制品都经马未都过目,就连铺子里放置古玩的架子也力求写实,剧组找到一知名家具厂打造了一批红木紫檀的家具。一部戏不可能没有硬伤,但是有马未都把关就是希望最大程度地尊重观众,不糊弄观众。

  马未都说,张国立找他就是为了在专业性上提高一个台阶,不至于贻笑大方。于是,古玩字画怎么捧、怎么“过手”、怎么卷、怎么品都是按照行内规矩来。

  拍片风险大,马未都可不敢冒险把珍贵古玩搬到片场,但是他也随身携带着一些小道具以备不时之需。比如玉佩,男人、女人佩带的玉佩都是不一样的,而且由于时代变迁,样式和戴法也有很大不同,因此马未都携带的这些小玉佩也起到了大作用。

  《五月槐花香》集结了一批“名人玩家”,主演王刚精通瓷器,张铁林喜欢名人手札,张国立入行不久,偏爱古玩,而编剧邹静之也是圈中小有名气的“古家具玩家”。

  谈到马未都,邹静之称其为“带有文学气息的收藏家”。邹静之说,“《五月槐花香》一剧深得马先生帮助,开机之前他经常到现场去看看,他非常注意细节,有一次剧务把对联挂反了,平仄颠倒,还是马先生及时指出错误,可见他有多么用心。”

  性格直爽的马未都坦言目前很多电视剧制作比较粗糙,常常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尤其古装戏里,就算经典电视剧《红楼梦》也留有硬伤,比如贾母房里摆设了一件唐三彩,马未都认为这完全是用后世的思维臆断古人的生活。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世人才重新发现了唐三彩的价值,而之前,人物俑、牛、马、骆驼等三彩制品一直都是古人坟墓里的陪葬品,如此晦气不吉利的东西,怎么可能在康乾年间作为装饰品摆放在贾母的房中呢?

  传承文明

  “盛世藏宝,乱世藏金”,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无人问津的“老玩艺儿”重新变得价值连城起来。近两年来,一浪高过一浪的文物收藏、文物投资热潮席卷中国大地。

  对此,马未都直言:“现代人对文物的热情,很大一部分还是源自经济上的热情,它值钱啊。”他认为,文物收藏应当视为一种业余爱好,心态要比较平和,而投资古玩,关键在于熟悉自己的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化生活品质。

  博物馆是舶来品,中国人之前没有博物馆的概念,更不会有私立博物馆的概念。他开办私立博物馆,就是想学西方开明的态度,尽管所有权是我的,但是文化财富应当是全社会共有的。

  马未都希望人们能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东西,提高生活品质。观复博物馆如今改为理事制,全体理事为社会承担责任。他说,就算自己哪天不在了,有了理事会,“观复”还是可以继续运营。所有的理事都是功成名就,没有人想利用观复赚钱,只是希望在此享受文化的乐趣。

  观复博物馆的墙上挂着一幅根据老照片画成的油画,画面上是一排民国初年的知识分子,长袍马褂,目光坚定执著,最右边却站着一身现代改良唐装的马未都,黑白与彩色,近代与现代完美交融,继续诉说着文明的传承。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