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收藏 > 艺术品市场 > 正文
 

花丝镶嵌谁来传宗接代 从业人员多在50岁以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 16:49 北京娱乐信报

  

花丝镶嵌谁来传宗接代从业人员多在50岁以上

马佩坚的作坊中,工人正在制作雪茄烟筒套。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花丝镶嵌谁来传宗接代从业人员多在50岁以上

卡克图酒壶。

花丝镶嵌谁来传宗接代从业人员多在50岁以上

卡克图水勺。

花丝镶嵌谁来传宗接代从业人员多在50岁以上

外商订购的大盘。

花丝镶嵌谁来传宗接代从业人员多在50岁以上

传统花丝镶嵌摆件。

  “被称为老北京手工艺‘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已经后继无人,不少绝活儿已经失传,等现在的老师傅退休,这门手艺基本上就算走到头儿了。”昨天,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马佩坚这样告诉记者。自从北京花丝镶嵌厂破产后,原有1000多职工现在仍然能够从事这个行业的,仅50人左右。

  产业现状

  花丝镶嵌厂破产

  工人几乎全改行

  老北京的花丝镶嵌艺人多出在通州,所以1958年在通州孔庙遗址上成立的北京花丝镶嵌厂,也成为当年北京花丝镶嵌工艺品的主要生产地。为探访北京花丝镶嵌工艺的现状,本周记者顶着烈日来到通州,辗转多处后,终于在农业出版社印刷厂家属区的一栋平方内,找到了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马佩坚。马佩坚是目前北京为数不多的、仍在从事花丝镶嵌制作的大师之一。

  据马佩坚回忆,花丝镶嵌厂最辉煌的时候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那时候出口的订单非常多,主要销往东欧。厂里有1000多工人,做的别针、小摆件等都十分精致。上世纪80年代末,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出口订单数量锐减,厂里的经营状况就不如从前了,一直到2002年破产。破产后,所有的人都需要重新找出路,不少技工都改行蹬三轮、当环卫工人、开出租车,能够继续从事花丝镶嵌行业的,仅50人左右。

  20世纪70年代是北京传统工艺的巅峰时期,那时候,北京花丝镶嵌厂有大批熟练技工和雄厚的科研开发力量,其工艺水平已经超越了清宫造办处。马佩坚说,花丝镶嵌是一门传统的宫廷艺术,其工艺复杂而且烦琐,大的工艺就分掐、填、攒、焊、堆、垒、织、编八种。一件优秀的作品不是一个人能制作出来的,需要每道工序上工人的水平都很高。

  马佩坚说,培养一个熟练的技工,需要大约3年时间,最终他的水平能达到什么程度,还要看他自身的素质和特点。花丝镶嵌厂破产,熟练工人流失,现在很多大件、复杂的工艺品已经做不出来了。对花丝镶嵌这种传统工艺品来说,技工的手艺是在实践中提高和摸索的,每制作一件工艺复杂、要求高的产品,手艺就会提升一步,如果没有大的项目,现在仍然从业的技工得不到锻炼,慢慢地,手艺就衰退了。

  工艺大师开作坊

  产品全部销美欧

  马佩坚说,厂子破产后,大约有五六个人自己开了作坊,仍然在做花丝镶嵌。他自己的作坊,雇用了10名员工,生产一种名为卡克图的花丝镶嵌工艺品。产品全部出口到美国和欧洲,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来到马佩坚的作坊,记者看到,这里的工人有的在掐丝,有的在用一种极小的勺,向半成品的银胎上各种花丝图案中填釉料,还有人在绘制各种图案。作坊中的工作台上,放着不少半成品的扁酒壶、盘子、水勺和雪茄烟套等。

  记者发现,卡克图类的工艺品与景泰蓝非常相似,也是在金属质的原胎上,用金属丝做出各种花纹和图案,然后在图案中间充填釉料,最后入炉烧制。马佩坚介绍,卡克图与景泰蓝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用的金属丝是几根丝在一起搓出来的,这是花丝镶嵌的传统工艺;再者,卡克图用的是银胎,景泰蓝是铜胎;卡克图工艺品上的金属丝要高出釉面,所以摸上去,器物表面并不平滑,而景泰蓝的表面基本是光滑的;卡克图在釉面上还要绘制图案,景泰蓝不用。

  扩大生产很困难

  金银材料成本高

  马佩坚介绍,自己的作坊产量并不高,虽然总有出口订单,常年有活干,但一年下来,收入并不高。这些东西在国外也是装饰品和奢侈品,比如雪茄烟套,很少有人使用,再比如水勺,是一种俄罗斯家饰品,家里摆一两只就够了,而且不容易损坏,所以作坊想扩大生产很困难。而且花丝镶嵌的原材料都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成本也很高,自己是小本经营,一次性进不了很多材料。以前曾经想过在国内销售,但考虑到每一件工艺品的价值都很高,一旦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上将出现巨大困难,就没有采取这种销售方式。

  卡克图其实是中蒙边境上一个小镇的名字,这种工艺品也是清朝时从俄罗斯传入中国的,是中国传统花丝镶嵌工艺中的另类,它在俄罗斯的学名是俄罗斯烧瓷。马佩坚介绍,由于卡克图的花饰图案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容易被国外人接受,所以他的作坊才能够赢得出口订单,而其他几个制作中国传统花丝镶嵌工艺品的作坊,目前在经营上都比较艰辛。

  手艺危机

  技师年纪渐渐老

  学徒不知哪里找

  在马佩坚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同样位于通州区的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这个厂是原北京花丝镶嵌厂厂长方晓东开创的。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位于一座小楼的二层,楼下是一家银行的储蓄所,记者来到时是中午时分,但工作间内光线依然不足,与记者攀谈的几位技师年纪均在50岁以上,厂里没见到年轻人。

  余伟庆和耿树良二位师傅热情地将记者领进厂陈列室,记者看到,这里陈列有用银丝编织的盘子、狮子绣球、如意、金碗等各种传统工艺品。余伟庆介绍,一个狮子绣球,需要好几个人干上两个星期,工艺十分复杂。这些工艺品全部用银丝制作,然后镀金,金丝的成本太高,产品的售价也会很高。耿树良说,现在厂里干活的工人年纪都跟自己差不多,50岁上下,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个行业。

  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的侯峰师傅原来也在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他有一手绝活儿——仅用一把锤子,把一整张银片敲打成一把壶,壶身带有优美的曲线,不但周身没有一条皱褶,而且整张银片没有一点浪费。侯师傅说,他给故宫博物院打造过3件复制品,其中一把壶的壶身盘有12条龙,被摆放在珍宝馆中展览。

  侯师傅透露,用一整张银片打造这样一把壶需要大约两周的时间,但是如果用两张银片焊成一把壶,一天时间就够了。焊出来的壶虽然表面上也很平整,但几百年以后,壶上的焊缝由于用料和壶体不同,会起变化,用整张银片打造出来的壶,会依然保持原样。侯峰曾经收过两个徒弟,但是现在都不干花丝镶嵌了,他不知道自己的绝技是否还会有传人。

  故宫怀表难仿制

  许多绝技已失传

  马佩坚说,其实现在花丝镶嵌方面的很多工艺已经失传了。故宫馆藏有许多做工精湛的怀表,都用到了花丝镶嵌工艺,但是现在无法仿制。比如某些怀表壳上的人像,只有米粒大小,但是连眼睫毛都做得一清二楚。仔细观察之下,观众还能分辨出哪个人像的眼球是黑色的,哪个是蓝色的,还有他们视线的方向。如此精湛的作品,现在已经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了。还有故宫某些佛塔上,有米粒大小的佛像,但是做工非常细,五官和衣饰俱全,也是花丝镶嵌的工艺,现在也不知道是如何制作的了。

  史话沧桑

  老北京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它将金银等贵重金属加工成细丝,以推垒、掐丝、编织等技艺造型,并在金银丝上錾出花纹,再镶嵌上色泽美丽的珠、玉、宝石。

  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花丝镶嵌的产品,到了明代,北京银作局制作的金冠、凤冠和各种首饰,都达到了很高艺术水平。明代艺人用极细的金丝编织成的万历皇帝金冠,高24厘米,冠身薄如轻纱,空隙均匀,金冠上端有龙戏珠图案,造型讲究,堪称一代杰作。

  清代北京的花丝镶嵌业分工更细,全行业分为实作、镶嵌、錾作、攒作、烧蓝、点翠、包金、镀作、拔丝、串珠等11个专业。故宫珠宝馆陈列的“金枝玉叶”大盆景、“点翠花鸟”大挂屏、银质烧蓝“鹤鹿同春”等,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精品。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金银外流,金银工艺停滞不前,特别是日本军队入侵中国,老北京的花丝镶嵌行业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况中。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对工艺美术行业采取低利贷款,供应原材料,统购、包销等一系列措施,组织起生产合作社,产品种类、表现手法、造型等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记者 王健/文 刘志坚/摄)


  爱问(iAsk.com)花丝镶嵌 相关网页约445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