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艺术中国:胡适书法及其当代性价值(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7:14 新浪论坛

  中国近现代史上,很少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书法家,但是,却出现了一批国学功底深厚、兼融中西、横跨古今的大学者大文人,如王国维、章太炎、沈曾植、陈独秀、李叔同、沈尹默、梁启超、于右任、郭沫若、鲁迅、胡适、钱玄同、马一浮、董作宾、丁文江、白蕉、谢无量、陆维钊、柳亚子等等,这些学者文人,对书法都有很精深的造诣,他们并不以书法名世,然而,他们的书法却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文化内蕴和文献收藏价值。胡适即属于这批人中的佼佼者之一。胡适所传世的纯粹的书法文本并不多,但是,其留下的手稿文献却汗牛充栋。现存的《胡适手稿》就是一部民国书法史的典型文本。《胡适手稿》中包含了胡适生平的研究文字笔记如手札、随笔、信函、公文、注录、校释、日记等等,既记录了胡适生平的研究轨迹和思想脉络,同时也记录了不同时期胡适与各种不同社会要人的历史关系,因此,这部手稿就不仅具有较高的书法审美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它所提供给我们的是,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观念变迁记录,同时也提供给我们胡适的文人性情和书法审美观。

  从现有的资料看,我们很难找到有关胡适学书经历及取法用笔的文献记录,但是,从其所遗留下来的书信及手稿、各种实用文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胡适书法的审美风格及取法用笔等等。胡适书法同民国时期的学者书法一样,具有相似的审美特征,但各自又有着不同的取法、用笔和审美追求。胡适书法是典型的学者书法,学者书法的特征是文雅、含蓄、隽永、流畅,无雕琢气、造作气、浮躁气和江湖气,学者书法很少注重对线条的单纯锤炼,而更为重视内在的气韵和整体的表现力。在胡适所遗留下来的书法笔迹当中,其表现形式多为信札、小品,而很少有厅堂式巨作,也很少有用于应酬或人际交往的所谓的书法创作。从胡适手稿的笔迹上看,我们很难看出胡适书法的师承渊源和所属流派,但是,从整体上看,胡适显然有着较深厚的书法功底,尤其是他对魏晋小楷及唐楷的临习功夫尤为到家,且能化之。胡适的信札多用工整的小楷或行楷书之,其小楷线条流畅、笔墨奔放、温文尔雅、不激不励,深得魏晋及宋明小楷意趣,尤其能与北宋苏轼楷书媲美,若非有对传统的临帖之功及多年的学识积淀,断不可有如此之气象。有人评价,胡适的墨迹,举重若轻,条理分明,不拘不泥,一笔带过,天生是个“博士”而非“专家”。确非妄评。胡适精通各门学科,中西兼容,其实他既是个专家,也是个杂家,故而其书法线条中,也体现出一种儒雅、隽秀、通灵、放达、超逸的笔墨韵致。

  众所周知,胡适的学术研究理路是实证派,注重对传统文献的考证与西方严密逻辑的推理论证相结合,他能把中学研究法与西学研究法很好地结合,并推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理念,因而他做学问的方式是不愠不火,不疾不徐,这与其书法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或者我们可以说,其书法的底蕴正是得益于其治学的心态及理念。胡适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温文尔雅,颇有古文士及古君子之风,而这正是其书法审美风格的最大体现。他的楷书极为工整,线条柔软而具有弹性,既有对传统帖学的吸收,也有对碑学的借鉴与临习,可以知道,胡适书法的取法与其毕生致力于传统经史文献的考证是分不开的。他曾撰写文字多达千万字,而这千万字,几乎都是由其亲笔手抄而成,从存世的《胡适手稿》遗迹可以看出,尽管胡适著述繁富,然其抄写字迹均笔笔不苟,而且多有划掉、删除的痕迹存在,可见其治学态度之严谨。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