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从废品中淘出董其昌手稿 (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 22:37 人民网

  从小保姆卖的废品中收购的董其昌册页

  废品中淘出珍品

  如今在北京拆迁流出的艺术品几乎都到了他手中,因为北京各大废品回收站有百八十个专收高档旧货的人是他获取宝贝的“耳目”。因为他给帮他收购宝贝的线人提成10%,所以线人们自然也是竭尽全力。

  他收藏的手稿中最为得意的董其昌册页就是这样得来的。在一个文化单位的宿舍大院里,他认识的一个线人发现一家人处理一批比较值钱的旧书,线人把这个消息告诉赵庆伟。当赵庆伟看到那些旧书,直觉告诉他这家人不是普通人家,应该还有好东西,他就让线人留意这家卖出来的东西,一张纸片也不能漏掉。线人就与这家的小保姆打起交道来,得知这家只有一个老人,儿女不在身边,最近准备搬到单位新分的房子去,老人留下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其他全让小保姆卖给收废品的,得来的钱就当做买菜金。于是线人买下他家所有的“废品”,其中碑帖就有好几十本。赵庆伟给了线人6000块作为提成,然后慢慢翻看,当他看到一本黄花梨木作封面的册页时眼都直了,这是大书法家董其昌的手稿,他赶紧请专家鉴定,果然是真迹,价值百万。

  整批收购到33箱宝贝

  2003年夏天赵庆伟接到线人的电话,说《文艺研究》杂志社清理出33箱东西,不让开箱验货也没有挑选的余地,一口价1000元一箱一共3.3万元。接到消息,赵庆伟思忖起来,不开箱不验货说明这33个箱子没被开封过,这是杂志社第一次大规模清理文档,里面极可能有大量投稿、评论,价值不可低估;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万一是大量的过期杂志或是复印的手稿怎么办?赵庆伟心里斗争了好久,又和人家砍价,最后以3万元买下这些箱子。打开了一箱后,当赵庆伟看到那些泛黄的纸片上石鲁、范曾、吴冠中这些文艺界如雷贯耳的名字时心总算塌实下来。

  “当我亲手拂去陪伴了手稿近20年的尘埃,看到一行行清晰的字迹,我的心也狂跳不止。光从目录上看就都是邵大箴、李可染、范曾、吴冠中等如雷贯耳的名字。每篇要发表的稿子都要经过6次校对,而每一小摞文稿最下面就是作者的原稿。”看到李可染娟秀字体以及冰心不羁的字迹,赵庆伟得意地告诉记者,“亲笔手稿记录着作者和编辑们随时随地的艺术感论,其中不乏从未发表过的文章,甚至包括详实的电话记录、会议纪要、出外写生感想等等。”

  想利用藏品建博物馆

  赵庆伟靠他这股热情,已收满了整整4个仓库、8个集装箱的藏品。现在,北京市的城市拆迁还在继续进行着,赵庆伟的淘宝工作也会继续进行。他说,为了补充收藏资金,只好忍痛卖掉早年收藏的油画、邮票。赵庆伟说要等到2008年后,他再把藏品好好整理一下。

  他还向记者透露,他已产生未来建一座博物馆的想法,而且是一座符合国际标准的一流博物馆,因为他现在的藏品从数量和规模上已完全可撑起自己的梦想。“社会认为重要的,我会把它留下来;社会上暂时没发现其价值的,我也会把它留下来。我尽可能地放宽自己的认知体系,尽可能多留。”

  赵庆伟告诉记者,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手稿的潜在价值非常高,美国总统林肯的一封信就以50万美元起拍,所以相对来说,目前手稿的国内市场价格远远低于它的价值。他说,钱钟书的手稿曾只值二三百元。从去年开始手稿的价格呈现出飙升的势头,涨了5到10倍。今后还会以十倍、百倍的速度猛涨。因为现在中国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多,收藏也同样在与国际市场看齐。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