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收藏 > 书画 > 正文
 

家书收藏的产业化之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 21:27 《财经时报》

  □ 本报见习记者 李正豪

  “哥哥来信很多,难以计数。先前的那些信,随着时局的动荡和岁月的流逝,大多已不存在。只有这封信我辗转数地,几经周折,有幸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如今已是71岁古稀老人的袁军跟记者提起那些遗失的书信,仍然扼腕叹息。1949年
5月的端阳节之夜,在渡江战役浙江前线,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政治部秘书袁志超蘸着烽烟战火给自己“亲爱的八弟”写了一封战地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个多月之后,时年14岁的袁军在山东老家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最能体会这种“抵万金”的心情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亲爱的八弟”才“几经周折”也要把这封信给保存下来。

  半个世纪以后的2005年,袁军老人看到征集民间家书的消息,这封被他称作“渡江来信”的战地家书就通过邮局送往“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记者也才能有幸通过组委会亲眼目睹这封珍贵的战地家书。

  在家书文化加速流失的今天,这封家书的出现激发出人们更多的想象和讨论。

  遗失手稿时代的抢救行动

  2004年圣诞前夕,中国书市出现过这样一本战地家书的集子——《美军战争家书》的中文版。同时,广播里播出了这样一条新闻:美国历史学者安德鲁·卡洛尔用3年时间收集了5万封战争家书,并且筛选其中的精彩故事,出版了一本畅销图书《美军战争家书》。

  在北京城的某一个角落,一个年轻人无意间听到了这条新闻。“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就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收集一下中国人的家书呢?”这个灵机一动的人就是丁章,后来成立的中国“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的秘书长。

  最初,就是丁章从《美军战争家书》的案例得到灵感,然后联系一大批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倡导抢救民间家书的。

  有人说,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遗失手稿的时代”。

  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为2100多亿条,日发送量近6亿条。每天都有数千万的中国人拇指翻飞、短信频传,有多少人还能想起用笔写封家信呢?

  像安德鲁·卡洛尔一样,丁章也是学历史出身,一直以来他都非常珍视家书所体现出来的各种人文价值。从《美军战争家书》的成功案例上,丁章认定每时每刻都被大量运往垃圾处理站的民间家书正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变成宝藏。

  美国战争家书能征5万封,不限内容不限时代,中国的民间家书岂不是海量?2005年4月10日,最先由丁章牵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遗产抢救工程办公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文物报社、炎黄春秋杂志社等单位共同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

  3天以后,北京的张海飞先生向组委会提供了第一封家书,这封信是张先生的父亲在1989年用两页信纸写的,张父谈到首次乘坐飞机回老家的感受,字里行间真情流露、质朴感人。

  其后,来自四面八方的书信像雪片一样通过邮局飞向首都北京。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平均每天要接听三十多个咨询电话,七八位工作人员每天忙得连轴转。

  上述“渡江来信”只是征集到的军旅家书中的一封。2005年6月,袁军老人在读报时发现了征集家书的消息,就毫不犹豫地把珍藏了51年的这封家书寄往邮局。让读者能够在教科书之外读到另一种叙事风格的渡江战役历史。

  据组委会的统计,截至2006年1月15日,共收到来自海内外的家书3.3万封。这3万多封家书,最早的写于明代,基本上展现了明清以来民间家书的风貌。内容涵盖亲子、敬老、手足、爱情、军旅、两岸、海外等各个方面。

  《美军战争家书》的民间操作模式

  1989年,安德鲁·卡洛尔家遭遇一场火灾,这场不幸而又万幸的大火虽然烧毁了他所有的个人书信,割裂了他与过去的联系,却也烧出了一种公益文化事业的成功操作模式。

  1999年,美国历史学者安德鲁·卡洛尔不远万里来到英国伦敦,他是专程到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研究美国人战时通信的。

  在伦敦,安德鲁·卡洛尔碰到一个年老的英国绅士,英国人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39年夏天,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在伦敦,由于担心德国的大规模轰炸和全面入侵,许多小镇的英国公民都小心翼翼地拆除教堂的彩色玻璃窗。牧师把玻璃碎片分发给全村镇的人,而村民们则把小块的玻璃片藏在饼干筒或糖罐里。战争过后,那些玻璃被收集起来,重新装好。

  老绅士的故事让安德鲁·卡洛尔明白收集家书的重大意义——寻找历史的碎片,并把它们粘合起来。

  “书信触及人们生活的本质,尤其在国际重大事件发生时。个别地看,这些书信有的较为精致,有的略显粗糙。但它们共同创造一件更大的艺术品:美国人对内和对外的民族战争故事,其中写满了难以言表的痛苦与令人震骇的战争暴行,同时也讲述了英雄主义、坚定不移、诚实正直、荣誉和服从等准则。”安德鲁·卡洛尔说。

  安德鲁·卡洛尔真正与战争家书结缘,是由于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一位美军士兵的一封书信,这封感人至深的短信使他对战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卡洛尔联想到了自己书信葬身火海的遭遇,意识到不能让美军士兵的书信碾碎在历史的车轮下。

  卡洛尔开始到处争取美国民间基金的资助,联系报社开设征集书信的专栏。在他们的投资下,卡洛尔牵头成立了“遗产工程”协会,报纸上开设的“亲爱的艾比”专栏,开始选登战时书信。1998年11月11日,“遗产工程”协会宣告创立。数天之后,信件开始大量地涌向邮局的信箱,最后收集的总数达到惊人的5万封。

  这5万封战争家书催生了美国出版界的一部伟大作品——《美军战争家书》的诞生。《美军战争家书》内容涵盖美国140年之间发生过的几乎每一场战争,使读者更加真实地了解战争的残酷。2001年出版的《美军战争家书》被喻为“一部非凡的史诗、人类尚未被发现的伟大文学”,六个月内累计印数超过30万册,盘踞《纽约时报》美国畅销书榜首达17周之久。

  艰难的产业化之路

  在《美军战争家书》的启发下,丁章辞去原来收入不菲的工作,专心从事家书抢救项目。就这样,丁章的生活与袁志超、袁军兄弟,与3万多封家书以及捐赠这些家书的当事人联系在了一起。

  在组委会的办公室,丁章指着忙碌的工作人员说:“我们都是抢救家书的志愿者,没有人发工资,不过我们忙得很充实”。

  一开始,“抢救民间家书项目”也试图谋求民间资本的援助,然而,初步尝试的结果似乎是此路不通。同时,家书遗产的消亡正在一天天加剧,“绝不能再等了!”无可奈何之下,丁章只好联络几位志同道合的工薪族朋友凑了一部分启动资金,这样,“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才有了自己的办公室。

  面对这种尴尬,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的专家委员、著名作家苏叔阳似乎有些激动,他对记者说:“一方面,抢救家书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但另一方面,国内现阶段的慈善事业着实令人遗憾。”

  丁章则对记者解释说:“中国的民营资本目前还缺乏投资文化产业化的现状和远见卓识,事实上,投资类似于抢救家书这样的文化慈善事业,对于企业的文化营销和品牌推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国内企业普遍没有‘放长线,钓大鱼’的魄力。”

  丁章认为,家书所承载的厚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一个没有根的民族,就像长在墙上的草,随风飘拂,永远挺不起腰杆;家书所传递的亲情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力量,缺少这种力量的民族,将变成一盘散沙。因此,比起安德鲁·卡洛尔来,“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的计划要雄心勃勃得多。“也许在未来几年,我们计划围绕民间家书形成一个文化产业链。”

  在新上市的《家书抵万金》的封面左上角,印有一个颇似邮戳的标识,上面写着:“民间家书第一辑”。在丁章的计划里面,这是一套系列图书, “我们将精选有故事性、有历史感、有教育性、有代表性的家书,每年出版三到四本,把它们做成类似老照片系列图书那样的人文经典。”

  在“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的规划里面,还将有一档关于家书的电视节目。谈起电视,丁章充满了自信。他以前当过电视财经记者,这种身份使他对中国的文化产业化有过长期的思考。目前,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和组委会联手打造的一组连续五期的家书专题节目即将于春节期间推出。

  “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还打算推出一本家书杂志。发表一些古今中外的家书名篇,让年轻人学习写家书,传承家书文化,使家书在电话、手机、网络的时代不至于消亡。除此以外,协会还有推出系列展览、成立家书论坛和研究中心、打造专业的家书博物馆等诸多设想。对这条家书产业链的未来前景,丁章显得颇有信心。

  据组委会工作人员透露,他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求民间投资的脚步,他们在寻找有远见的企业一起开创家书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未来图景。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