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美术馆展出巨型历史画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11:27 南方日报 | |||||||||
走进广东美术馆3号展厅,像走进电影院。四面墙上,四幅超宽的“银幕”,正在演出四部抗战史诗……广东美术馆正在举办的“魂魄·历史——广东中青年艺术家大型历史画创作展”中,展出4幅各长13米、高3米的巨型历史画作。据悉,这是广东有史以来最大的抗战题材历史画。 从今年3月开始,广东美术馆组织广东画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画院和广州军区等广
因为够大所以更有视觉冲击力 广东美术馆三号厅空气有一点发黄,而气氛则显得悲壮。发黄的是墙上的四幅画,悲壮的是墙上英烈们的表情。 在邓超华创作的《雄狮怒吼》里,到处是抗战的身影。我们看到,所有中华儿女不分民族、不分阶层、不分地域,拿起武器,上阵杀敌。邓超华说,在整个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全民抗战”无疑是最正确的……中国这头睡狮觉醒了,发怒了,带着无法平抑的巨大悲愤,在残酷的战争中冲锋陷阵。我努力在创作中体现中华民族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殇》面前,很多人会问,它为什么跟一般的历史画不同?画里很少有人物,只有一个个电影片段一般的场景,宏大的战场,死难的景象;画里也很少以往历史画里一笔一画的具象,只有大写意的印象……作者之一方瑞说,关于历史人物的创作,已经不需要我们再枉费精力。我们需要的是用新的形式,来达到更强的反省,更大的震撼。因此,我们在创作中融入了一些实验性的手法,整幅画基本是“大写意”,也不局限于用笔,泼墨、积染、拓印……在历史画领域里,这或许还是首创。 《悲壮山河图》则几乎是一部抗战史的浓缩版。用4个片段,描绘出一部完整的抗战历史。画面人物形象模糊不定,但充满着悲壮、惨烈、绝望的气氛。创作者之一陈朋介绍,他们借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不同历史阶段组合在一起,再以细致的笔触描绘具体的情景。 上述几幅画都以震撼人心的场景,突破以往历史画的局限。而《东江魂》画的依然是人物。只是,它的人物更多,对比更强烈。有的脸很黑,神情悲壮;有的脸很白,含着希冀;有的脸很大,有的脸很小,但表情一样倔强、突出。创作者之一黄国武介绍,他们用巨大而集中的肖像,以柔弱的水墨媒材,表现一种无比刚强的“东江魂”——凝重的铜墙铁壁,这在历史画中前无来者。 “用这批画作来纪念抗战,有着特殊意义。首先是够大,更有视觉冲击力,能带给观众更大的心灵震撼;其次,它传达出这样一条信息:艺术家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可以表达得很好。”黄国武这样说。 重读历史发现很多东纵老队员 在展厅中央方柱上,有一批画家创作过程的照片,旁边还有一台电视,播放着创作片断。但这些,并不能全盘反映真正创作中的苦与乐。 据了解,今年3月,广东美术馆为4个创作小组各租了一个仓库作为创作场地。而后,各个创作小组依照各自的选题,开始准备创作。画家们开始重新熟悉这一段历史。 黄国武说,对东江纵队,他以往的印象中,只知道它是广东这片热土上的一支抗日武装队伍。但一个多月对史料、对历史图片的翻阅,对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的3次拜访,与东江纵队老队员的交谈,“一支默默地散发着威慑力的抗战铁军形象凸现在我们的眼前”。他还意外地知道,自己很多朋友的父母都是东纵的队员,他读书时的系书记也是东江纵队的;一个东纵当年的手枪队长告诉他许多东纵的故事:武器都是缴回来的,全队统一服装只有一顶红军帽,帽子上的五角星很多还是队员自己用红布剪出来缝上去的…… 赤膊挥毫画水墨用汗水就行了 画家们说,过去,随着时间流逝,抗日战争在他们脑海中渐渐成为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因为这次创作,这段历史又变得具体起来,感情也变得强烈、清晰。到最后,他们几乎是日夜奋战,经常画到凌晨、通宵…… 《悲壮山河图》作者之一王大鹏回忆说,在租用的仓库里,风扇吹出的是热风,泼到地板上的水片刻就会蒸发掉。“为了赶时间,我和陈朋已顾不得这些,两人赤膊上阵,挥汗如雨,爬上爬下,默契合作,连续奋战20余天……” 《东江魂》作者之一崔跃说,“创作场地在南泰批发市场的仓库里,通风不好,又是顶楼。我每天中午要洗两次澡,水太烫了,一洗我就想,还不如不洗。我们开玩笑说,画水墨不用水,用汗就可以了。” 画家的创作没有白费。《雄狮怒吼》的作者邓超华介绍,他的岳父——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八路,拄着拐杖站在他创作的中国画巨作前时,竟忘情地手挥拐杖,犹如当年于战场上高抡砍刀、浴血奋战般激动。 本报记者 蒲荔子 实习生 罗欢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