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邮网卓朝誉
2005年以来,国内文化艺术界在保持蓬勃发展势头的同时,也接连发生了几件对国内艺术品市场形成重大影响的大事,这其中就包括著名油画家陈逸飞先生和书画巨匠启功先生的先后逝世。启功和陈逸飞的逝世不仅是国内艺术界的重大损失,同时也掀起了国内书画界抢购两位名家的浪潮,甚而促使艺术品市场投资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关注和收藏在世名
家作品。
名家作品一直是艺术品市场关注的主流。他们不仅是艺术品市场单项记录的创造者,而且在艺术品总成交额方面也占据主导地位。名家作品已成为各拍卖公司开展各类拍卖活动的招牌菜以及他们营业利润的重要来源。无可厚非,名家作品以较高的艺术造诣、可预见的市场升值潜力理所当然成为收藏者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但是,从市场对启老与陈逸飞先生逝世做出的系列反应分析,我们发现,艺术品收藏界对名家作品的关注尚存在着些许值得警惕的非理性的表现。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认为名家作品就是上乘作品。
这是诸多非理性表现中危害最大的。许多收藏爱好者片面地认为,凡是出自名家必是艺术珍品。不可否认,艺术名家是创造了大量的艺术珍品,这类艺术珍品凝聚了大师们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创造激情,具有良好的升值保值潜力,是市场持久关注热点。但是,并非每一位大师的每幅作品都是艺术珍品。每一位大师都有学习、发展、成熟的不同艺术阶段。一般而言,艺术家们学习、发展阶段很难得出艺术珍品,艺术珍品更多的是艺术家们艺术创作成熟阶段的作品,同时其艺术创作成熟阶段也并非所有作品都是珍品。每一位大师的代表作往往只是成千上万幅作品中的十几幅,甚至几幅。珍品就是存世少的东西,就是价值高的东西,如果艺术内涵不够,创作技能不成熟,那么这种艺术作品很难称得上艺术珍品,其升值潜力也值得商榷。前不久,陈逸飞的逝世造成了收藏爱好者对其作品疯狂抢购浪潮,许多并非其巅峰之作的作品也成了人们疯狂抢购的对象,一时间,凡是陈逸飞的作品就是市场追逐的热点,陈逸飞的名作《大提琴少女》、《有阳光的日子》分别以550万元、440万元高价拍卖成交,而作为陈逸飞一般作品的《威尼斯水乡》也以99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这就是典型而狂热的“陈逸飞现象”。前些天启老的逝世更是对艺术品市场造成了即时而深刻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市场人士都认为启老作品会“百分之百涨价”,这种判断立刻在最近的拍卖会上得到反应,在2005年7月4日西泠印社首届春拍会上,其国画作品《高岩古寺图》在拍卖会上创下66万元的个人国画作品历史新高。
诚然,启老与陈逸飞先生的作品是值得市场热烈的反响与追逐,但是参与名家作品拍卖竞购的人们必须首先认识到,并非所有作品都能有天价水平的收藏升值潜力的,能为人们带来天价震撼的作品毕竟还是少数,否则,一时头脑发热的炒作只能给自己带来灾难性的投资后果。
因此,在选择名家作品时,一定要持理性态度。不能只看市场供需和只听他人的说法意见,更应从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来判断,毕竟投资收藏具有高超艺术造诣的作品才是收藏与投资的根本要诣。
二是盲目以高价位比较不同作品,忽视不同作品的价值差异
这种盲目行为是上述“名家作品就是上乘作品”观点的具体化。事实上,目前有些艺术名家的作品价位已是创造历史记录了,他们有的作品是创下了艺术家个人作品记录,有的则是创下了本领域的记录,有的甚至创下了整个拍卖市场的记录。这类作品往往是艺术家位最出色的代表作,或是其艺术创作巅峰阶段的重要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收藏价值。但是,并非属于同一名家的作品都能拍出拍卖天价,如前文所述,因创作阶段和创作水平不同,同一名家的不同作品具有不同的参考价位,这就尤如齐白石2000余幅作品中,有的能拍出1000余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有的只能以数万元的普通价位成交。
因此,盲目地以高价位比较不同的作品,忽视不同作品的价值差异,只能导致收藏爱好者深度套牢,不利于收藏者个人的发展,最终也不利于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是过于盲目追逐焦点效应
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有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对名家作品的价值判断过于盲从于焦点效应,一待某个名家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其作品必将立刻全面、大幅升值。根据国外的经验,诸如毕加索之类的艺术家作品在其逝世的当时并不会出现非正常的大幅度涨价,作品价值都是在逝世几年后经市场充分检验后才得到全面反映,而有的艺术家在其逝世后作品虽有涨价现象,但幅度都比较理性,这也促进并维护了国外艺术品市场的顺利发展。
我们并不反对投资者根据突发事件对名家作品作出适当反应,但我们认为这种反应该在正常的幅度之内,否则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就会变味为无益于市场良性发展的投机行为。
四是过分关注名家作品而忽视其它艺术家作品
这种非理性的表现是艺术品市场长期以来的痼疾。眼睛只看到眼前的名家,而没有放宽视野,以发展的眼光发现光芒背后正欲冉冉升起的新星,这种狭隘的投资眼光只会加大个人的投资成本,无益于市场的良性发展。研究表明,多数艺术大师在成名之前的作品往往就是其个人作品的巅峰之作,陆伊少、姜国芳就是明显例证。眼界开阔一点,以专业的眼光观察当今的艺术家群体,你会发现许多值得关注的艺术家和许多值得投资收藏的作品。
诸如以上种种,仅是当今名家作品市场的几个非理性现象,如何真正把握与参悟名家作品,尚须市场各方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