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收藏 > 书画 > 正文
 

岩彩画:站在失传的边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 19:01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杨时旸

  “本是中国的瑰宝,现在却成了日本的国画,被认为是从日本传到中国的。”一些艺术家对此颇有微辞。

  岩彩画是中国国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前敦煌石窟中灿烂夺目的壁画便
是这种艺术登峰造极之作。可是从宋代以后,中国文人画开始逐渐兴起,开始讲究水墨至上,并视浓涂重抹之作为劣等。

  这种传统画法于是被逐渐湮没。但岩彩画在国外的地位却并非如此。尤其在日本,岩彩画已经被视为国画。

  岩彩画的国际命运

  日本主流画界也承认,被自己称为“日本画”的这种画法根源是来自中国,只是在传播之中又加入了西方油画的一些技法。也正是由于日本对于此种形式的重视,一些倾心于此的中国画家大都留学日本。

  回国之后把充斥着日本风格的画法又带回中国,这样一来,一些老艺术家一方面在民族感情上难以接受,觉得本是中国传统艺术却要本末倒置到国外学习。就使得本来就已经举步为艰的中国岩彩,更遭到了主流画界的白眼和非议。

  90年代也曾有一些画家发出过要拯救这种艺术的呼吁,但一直没有什么效果。直到1998年左右,中央美术学院著名画家蒋采苹才组织了“重彩画高级研究班”。主要是满足一些进修生,但还无法满足想报考该专业的学生。

  赵栗晖的岩彩画之路

  画家赵栗晖就来自这个研究班,自小学习绘画,对中国古代壁画非常神往,儿时就一直视敦煌为心中圣地,但一直没有机会前往。说起自己如今真的能够进入中国重彩领域,他还颇有些传奇故事。

  他在美院毕业之际,因为要参加毕业作品展,所以一直潜心创作。他以自己的全班同学为原型创作了一幅名为《未来的艺术之神》的大型画作。此画由六幅大型单独画作组成。为了达到想要的效果,需要把画布全部染成深蓝。于是他便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蕴染过程,就此一项工作就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到劳累之外,还让赵栗晖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他由此感到从学院中学习的那些基本技法根本就不够在创作实践中使用。因为以前的中国画大多是卷轴画,而卷轴画是被人拿在手中把玩欣赏的,所以无需画大。

  而今天如果想在画廊展出时能与油画的视觉冲击力一争高下,那么就必须使国画向巨幅发展,所以以前的技法也就跟不上现在的需求。由此他萌生了进一步去学习绘画技巧的想法。也正是这幅被他自己说成“画得异常痛苦”的画在毕业展出时被画院看中。

  可是由于前一段时间创作得过于辛苦,在毕业展览的时候赵栗晖已经到外地旅游散心去了。当时学校多方联系无法找到他,而当他回到学校时,即被要求带上作品到画院报道。就这样,不到22岁的赵栗晖,就从一个刚刚跨出校门的毕业生成了一名专业画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做梦也没有想到”。

  到了画院之后,由于自己年龄小,资历浅,所以在那个名家泰斗云集的环境中感到压力很大,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赵栗晖从前想要到敦煌临摹壁画的想法渐渐清晰起来。在画院的支持下,他于1991年只身前往敦煌,开始了他的又一段传奇生涯。

  被敦煌拒绝

  “我本以为到了敦煌就可以拿着纸笔对着壁画临摹了,可哪知道根本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敦煌的管理非常严格,根本就不可能随便允许什么人进去临摹壁画,而且那些只供参观的石窟还要收门票。我当时住在敦煌城里,租的平房。在当地一个叫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地方做老师。”

  赵栗晖每周末都要给当地学生上课,其他时间就乘车去敦煌石窟参观。由于管理严格,每次他只能买票进入参观,并尽量记住每一幅画,然后晚上回到住处再凭借着记忆对照着画册进行临摹。

  时间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他觉得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不能面对面临摹壁画,他此行也将失去意义。就在此时,他遇到了一个画家。

  需靠自己的力量

  当时赵栗晖在给一个遇到的香港女孩画速写,一个人一直在看,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画家,所以可以临摹壁画。可当时赵栗晖还是没有机会面对面的临摹,所以决定离开敦煌,就在要走的那天晚上,他突然来找赵栗晖,让他带上作品,说是所长要见他。

  他们告诉赵栗晖他们现在正在进行几个石窟壁画的复制工作,就缺一个人,他们觉得赵栗晖十分合适。就这样,在赵栗晖觉得没什么希望的时候,突然成了他们中的一员,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初来敦煌时的想法。

  赵栗晖说,目前还没有学校开设这种专业。我们正在和敦煌研究院协商。只依靠日本回国的画家,确实容易使这种艺术走样,因为毕竟日本画法与中国的还是有所不同,有浓重的日本味道,这与我们的传统有所背离,所以我们还要靠自己的力量。


  爱问(iAsk.com)岩彩画 相关网页约827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