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陆镜清:金融危机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 16:39  《中国商界》杂志

  ——访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会长陆镜清

  编者按:具有105年历史的西泠印社是中国最具影响力、历史最悠久的印学社团,在文化艺术界宛若天上星汉,灿烂辉煌,百余年来,先后由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六位艺术大师和文化泰斗担任社长。凭借西泠印社丰厚的文化底蕴,秉持“真乃居先,诚为业本”的宗旨,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屡次创造、刷新并保持着中国南方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在主打项目中国古代书画之外,先后推出中国第一个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历代名砚专场、当代雕塑专场,以及即将推出的第一个中国历代供石专场,引领并拓展了中国拍卖的艺术领域,改变了中国拍卖的基本格局,影响遍及海内外,享有“江南第一槌”的美誉。近日记者了解到,西泠印社2008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定于2009年1月2日~ 4日在杭州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三楼世贸厅举行。为此,本刊采访了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会长陆镜清先生。以下是他对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独特见解,相信通过他的专业分析和预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当下的艺术品市场。

  文/ 周步惠

  陆镜清先生认为,中国的现代艺术品市场从文革以后算起,历经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成绩大家有目共睹。自1993年有了艺术品拍卖以来,从之前私下的、店面式的交易为主的市场逐渐转入公开的,以拍卖业为主体的格局,我们暂且不论这之间的优劣以及存在的一些弊病,可以说中国艺术品拍卖业在这十五年中的发展是一直趋向于繁荣的,从而伴随着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

  然而这十五年的繁荣实际上是建立在中国经济高度开放、高度发展的前提之下。今年由美国引起的金融风暴影响全球,也势必波及中国。那么,当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形势下不能够保持过去十五年迅猛发展的态势之时,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否会因此衰落?

  我想对这个问题谁都没有充分的理由说绝对的是或者不是,因为市场本身就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但是我想在这里说明一些市场中可以确定的方面,其中的几点完全有理由使我们相信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可能在短期的调整之后继续繁荣,甚至克服过去的十五年弊病。

  首先,艺术品市场与其他市场最本质的不同就是它流通的是艺术品,我们通常所说“艺术是无价的”,实际上艺术品在市场中的有限的经济价值背后是包含着无限的艺术价值与史料价值的。而后两者指的就是艺术、文化。所以艺术市场在本质上是从属于精神领域的市场,是精神需求在物质上的一种奇妙的体现。因此具有比其他市场更高一层的目的与责任,即传播艺术、传播文化。而通常的社会,尤其是经济上政治上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而且这种传播带有自发性,这种自发性使得这时候的文化传播更扎实,更有效。因为这实际上是人心态的反映:当人们对物质无所追求或者产生绝望的时候,反而会寄托于精神性的需求,而艺术恰恰是精神领域的最高产物,同时也是最容易接触的。当这种心态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自然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以及更进一步的传播。我们之所以称“乱世是文化的兴盛期”,我觉得至少和这种现象有关。比如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高度开放的时代,又比如2003年的非典,当人们的生命得到威胁的时候,很多人的观念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原来追求物质的数字变化,逐渐转为对精神领域的需求,所以2003年的艺术品市场并没有因此中断,而且孕育着2004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迅猛攀升,导致了之后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在文革以后发展的最高点。再比如二战时期,西方的拍卖市场虽然因为战争被迫中断,而艺术品在私下的流通极其兴盛,战争一结束,苏富比的营业额远远超过战争以前的。我想更何况对于今天来说,只是经济上受到一点波动,而政治上又十分稳定,这种状况实际上要比所谓的乱世更适合文化的传播。艺术市场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也有机会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