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撒网苦心寻找 王荣林填青铜器收藏空白(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1日 09:46 北京娱乐信报 | |||||||||||
收藏青铜器的大有人在,但是专门收藏青铜范的人还真是不多。本周,记者在报国寺就遇到了一位苦心寻找青铜范的收藏家,他的收藏,填补了我国青铜器收藏中的一项空白。 收藏人生:自幼便喜收藏趣,经常出入潘家园 王荣林在报国寺文化市场的中国铜器馆内有一个自己的摊位,苦心经营下来,在我国
王荣林说,他从小就喜欢艺术和历史,十几岁的时候做过根雕、搞过篆刻和其他的小手工艺制品。上小学的时候,王荣林有一次看到别人踢毽子,毽子的底座是用铜钱做的,就特别羡慕,想得到毽子上的铜钱,心中也从此留下了一个结。十八九岁的时候,王荣林正式走上了钱币收藏的道路,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潘家园旧货市场去买东西。那时候,潘家园市场已经颇具规模,但还没有围墙,只是立交桥下的一片土坡。王荣林在市场中进进出出,在钻研和收集古钱币的同时,积累着自己的收藏经验。 报国寺里租摊位,辞去工作炒钱币 王荣林换过很多工作,在五洲大酒店干过,也在中关村的电子公司干过,但是总想开自己的公司。他也曾数次离职办事业,但都没有干成,不过这期间,他一直在从事古代钱币的收藏。一直到2000年的时候,王荣林突然觉得年华老去,自己却没有什么收获,就坚决地辞去对他来说没有意义的工作,在报国寺文化市场租了一个摊位,经营古代钱币生意,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职业。 那时候,报国寺是全国最知名的古钱币市场,十分红火,入门的门槛也很低,每天花上几块钱就能租一个柜台,但是市场中也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王荣林坦言,刚开始的时候,自己的钱币生意做得并不好,每月的收入还抵不上上班时候的工资,但是他酷爱钱币收藏,所以尽管收入比较低,也决定坚持干下去。后来王荣林发现,铜镜的升值潜力比较大,就开始转向经营铜镜和其他一些青铜器。进入21世纪以来,铜镜升值比较快,王荣林的生意也慢慢好起来。 淘宝经历:安徽遭遇矛头范,杀价砍到两千五 为了收藏,王荣林经常到全国各地跑,有时候一出去就是一个月,认识了不少各地的收藏家和常年活跃在第一线的古玩商。就在这期间,他无意中买到了自己的第一件青铜范。 那是2002年的一天,王荣林接到一位安徽藏友的电话,那位藏友当时正在甘肃,他说他刚刚收集到了一件铸造矛头用的青铜范,问王荣林是不是感兴趣。王荣林当时一愣,铸造矛头用的青铜范是什么东西?以前没听说过,就十分好奇,让那位藏友帮他留下。他翻遍文物书籍也没找到关于青铜矛头范的记载。网络上“青铜范”词条的检索结果也寥寥无几。就连《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中也只有一张砝码的青铜范照片。 等这位藏友回到安徽的家中,王荣林就赶了过去看这件东西。由于我国的古代钱币收藏比较发达,所以多年从事钱币收藏的王荣林见过不少各种各样的钱币范,但是从来没有见过铸造普通青铜器用的范。因为青铜器的兴盛时期在汉代以前,距今年代较为久远,而且铸造青铜器多是用陶范或者石范,青铜质地的范虽然听说过,但在市场上从来没有见过。 一见到这只矛头范,王荣林就有一种走不动路的感觉,因为以前从来没见过这类东西,所以十分喜欢。当时王荣林就意识到了这只范的价值,一番砍价之后,以2500元的价格将其买下。回到家中一番研究之后,王荣林发现,这只范铸造出的矛的样式,是汉代流行的样式,所以这只矛头范也应该是汉代的。铸造的时候,应该是两只范合起来使用,但是这只范上面没有与另一只范扣合用的榫卯,所以王荣林判断,这只范不是大规模铸造时用,极有可能是为了开发青铜范技术而制作的实验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