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收藏 > 青铜器 > 正文
 

流失海外整器周宜壶辗转现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15:29 东方早报

  

流失海外整器周宜壶辗转现身

西周中期所铸的青铜“周宜壶”。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一对“分散”以久的西周青铜重器近日又有新的流传线索。这对西周中期所铸的青铜“周宜壶”早年均为清宫旧藏,其中一件至今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则辗转藏于民间,近日在沪上出现,将由上海崇源拍卖公司组织拍卖。

  整器“周宜壶”藏于民间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周宜壶”有器无盖,从器内的铭文“周宜作公己尊壶,其用享于宗,其孙孙子子万年永宝用”可知该器是“周宜”为其先人“公己”铸作的祭器礼壶。此器古朴沉稳,端庄而不失精工,器腹饰有十字带,上缀蝉纹,器颈饰凤纹,足饰窃曲纹,两耳铸作兽形,内衔两环。

  最近在上海重现的另一件“周宜壶”与台北故宫所藏恰好成对匹配,器形铭文均相同,并且器、盖完整,更显难得。这个整器“周宜壶”重达16公斤,通高58厘米,形体硕大。从清宫散出以后,曾经清朝鉴赏家丁彦臣和近代著名甲骨、铜器收藏家刘体智收藏。

  研究资料丰富

  故宫所藏“周宜壶”最早曾由乾隆五十六年王杰主持编修的《西清续鉴甲编》著录,其后著录的有吴式芬《捃古录金文》、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和容庚《商周彝器通考》等。值得注意的是,此器最初也是器盖完整匹配的,传至近代,壶盖散失。

  而即将拍卖的“周宜壶”的著录史更早,且更有更为丰富的研究历史。最早在乾隆年间编成的金石名著《西清古鉴》中就有著录,主持编修《西清古鉴》的梁诗正曾历署吏、户、兵三部尚书,他在该器的著录中推测,可能是宋桓公的后人“向宜”所制。同时,在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孙诒让的《古籀拾遗》、刘承干《希古楼金石萃编》、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以及《金文总集》、《商周金文集成》等十余种巨著中都有著录。

  流失海外宝壶回归

  藏于民间的这只“周宜壶”长期流失海外,此次重现使这对散失已久的西周重器身世之谜重掀波澜。在2001年纽约佳士得春拍中,一件西周铜方罍以924.6万美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拍卖最高纪录。“周宜壶”器形完整、流传有序,早年就有专家预测,其如果上拍价值一定不会低于500万美元。据悉,早在上海崇源首拍之际,就曾组织刘体智旧藏器物的“善斋藏古”专场拍卖,取得空前成功。而在该公司三周年之际进行的青铜重器“周宜壶”的拍卖必将引起学界、藏界的高度关注。

  链接:丁彦臣(18291873),浙江归安人,精鉴赏,著有《梅花草庵藏器目》。刘体智(18801963),安徽庐江人,字惠之,号善斋,室名小校经阁,曾任上海实业银行行长。为著名甲骨、铜器收藏家,著有《善斋彝器图录》、《善斋吉金录》、《清代纪事年表》等。(李静)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