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石玩出石文化(附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 13:43 北京日报 | ||||||||
念叨起“石头经”,傅伯变得滔滔不绝,总能带动聆听者一起受感染,幻想哪日“精美的石头”真正唱起歌来 他是个“怪人”,成天与石头打交道,乐此不疲。今年59岁的老顽童,明年就要退休的他藏有一个梦想———他想让硬生生、冷冰冰的石头变成地域文化的“名片”。“怪人”就是临澧县委大院里人人皆知的“傅伯”傅道义。
笔者眼见他屋后的各色石头,随口问道,傅伯,这有多少哇?答曰:80吨! 1996年,傅伯偶然听说石门的石头不错,被人一句话就“拐到”了渫水。他花了整整7天时间泡在河滩上,人晒黑了,让原本个子就不高的他显得“惨不忍睹”。对石头,有时辨不出好坏,识不出品相,他干脆就来个“一网打尽”,于是也就有了好几蛇皮袋的收获。 玩什么都有个讲究。开始大路货特别多,可这些石头在傅伯眼里都是有灵性的。迷上石头后,他就进不得书店,一看见相关的书籍,谁也拦不住他的购买欲望,《奇石谱》、《中国奇石图录》、《中华奇石》等,吃饭看、饭后也看。他的休闲就是对书赏石。有人不理解,说他怪,不抽烟不打牌,投入十几万收集80多吨石头,没有收集邮票高雅,更不会像收集古董那样或许还有个赚头,一堆堆的吃不得穿不上,还占地方,弄那些破石头有什么用?他一句话就把人顶回去,你不懂味,石头真个儿能当饭吃哩! 念叨起“石头经”,傅伯变得滔滔不绝,总能带动聆听者一起受感染,幻想哪日“精美的石头”真正唱起歌来。 从1995年起,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各地,周边的石门、慈利等地有多少种石头,更是如数家珍。单讲渫水,自上游到下游100多公里的路程,他用脚一步一步地丈量已不下10个来回!多的时候,他一天就走了50多公里,而一旦觅到一块漂亮的风景石、一块稀有的彩石,常常让他忘了一切。 捡石,时机非常重要。六、七月,火辣的太阳晒得人不敢出门,却正是傅道义加紧“工作”的时间,因为日光强烈,利于发现;下雨天,水位上升之时,石头经多次冲刷,更易现出美丽本色,所以他全身湿透不顾一切的镜头也就很平常了;冬季,河流进入枯水期,一些深埋的石头探头探脑地露出地面,因此寒风凛冽之时,正是他出发之时。下雪打霜的日子,别人围坐在家里惬意地烤火取暖,他却可能穿着短裤,淌水捡石。为了有更多的惊喜,别人不去的地方他去,别人不爬的陡坡他爬,别人怕去的河滩他走。 石头也成了他生活乐趣的重要来源,有次在乡下,他无意发现,在一个池塘边有位挑水的农民脚下踏着一块相当水灵的大彩石,站在10多米外远望,上面的纹路清晰可辨。他看得出神,冲正在挑水的农民大喝一声,“挪开,脚挪开”,把农民吓了一跳。他小心翼翼地凑过去,像怕把石头吓跑似的。等到他欣喜万分地靠近时,却发现这难得一遇的大彩石不知何故竟然成了残破品。高兴迅即转化成无比的沮丧,他叹一声,完了!然后默默地看着那块石头,像是想要看着它“活过来”似的,在塘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傅道义说,武陵之石有三个突出特色:一是风景石格外迷人,二是彩石品种多样,三是化石种类齐全。为此,他早打定主意,将所有收集拍成照片,分类以后,出一本书,把本地“石头”“秀”出去。 随着收藏的深入,他有了更大的野心。比如柳州因石而名甚至因石而富,印证了石文化的博大精深。傅道义梦想着本地也有奇石节、奇石馆、奇石协会,形成蔚然成风的石文化。 (汪进 李成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