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红木暴涨暴跌一年间(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 22:43  CCTV经济半小时

  木材经销商:“这个宽度是53厘米,长度2米2,现在的市场价是一十八万元。”

  按照这个价格,院子里正在加工的这些木板,少说也值几百万元,而这个仓库里上千吨的木材价值更是无法估算,调查中记者发现,不但做家具的囤积木材,而且,在这里,许多外来的木材炒家,还租了场地专门用来囤积木料,虽然这家仓库不让记者进入,但隔着窗户,记者还是看到这个仓库堆放的木材。

  木料的大量的囤积,使制造红木家具的紫檀、黄华梨的价格迅速攀升。2007年的年初,市场的疯狂上演到了最热的高点,红木原料的市场上,已经脱离了木材本身的炒做,掌握木材信息的人,凭借着货物的信息,连资金都不要,就能赚取炒作的差价。

  据了解,在广东红木市场,2007年的8月,海南黄花梨从每吨50万元,涨到了每吨250~270万元,一年内价格涨了五倍多;印度紫檀,从每吨30万元涨到每吨70万~80万元/吨, 2007年岁暮的红木市场,已经不再制造红木家具,它制造的更多的是一夜暴富的神话。

  曹宝林:“十万元在那里是刚起步,百万元不算富,千万富翁好多户,亿元富翁不少数。”

  爆炒原料,爆炒家具,在全国红木家具的市场上,最终引发的是各种资金投资的冲动,热钱纷纷的涌入。

  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德祥称,房地产的金融的等等资金进来,然后把它存起来,也不做家具,把它垛在一起,盖上衫布,或放在仓库里面等着它升值,就像炒股票一样这么运作。

  张德祥还告诉记者,因为紫檀本身材质细腻,色彩成稳,纹理适合雕刻各种花纹,历来受到近代皇家的追捧,且来源有限,所以在红木市场,首先被当作了炒作对象。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紫檀的炒作者一般采取囤货,然后在市场上突出宣传其稀有性,在其产地印度已经为数不多,使其价格上扬,最后炒家抛货套现。

  炒做概念、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拉高出货,几乎每种投机手法,都在红木身上用到了极致,但炒的越高,跌的也越惨,2007年年底开始,素有红木代名词之称的小叶紫檀,木料价格从高峰时每吨75万元一路跌到了最近的每吨35万元左右,五个月,小叶紫檀身价被腰斩了一半,这个泡沫到底是怎么被戳破的?一个红木专家的市场调查,或许能找到答案。

  周默,中国文物学会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材质研究专家,为了弄清楚市场上天价的紫檀木料,他5次深入印度对紫檀的数量进行了考察。

  中国文物学会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周默:“有人认为紫檀早就已经绝迹了,现在从印度来的紫檀和明清时候的紫檀不是一个品种。”

  周教授在印度行程了几万公里,他在印度看到的紫檀木储存量,与中国市场上一些人所说的紫檀濒临灭绝的情况完全不同。

  2007年10月31号,周默在北京公布了他的印度南部紫檀考察报告,国内炒家所宣传的紫檀在印度已经绝迹的神话,一夜之间,在事实面前,轰然崩溃,周默告诉记者,造成现在紫檀价格急剧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许多炒家集中从周边的国家大量进货,其实,这种木料市场上很多,当谎言被戳破之后,紫檀不再以稀为贵时,价格的爆跌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张德祥认为,炒作本身,必然导致紫檀价格的大跌。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