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仙作家具文化与商业的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5日 17:57 海峡都市报

  核心提示

  “两根‘不起眼’的海南黄花梨价格200万元”、“家具按斤论价,一套明式家具叫价等同于一套别墅”、“京城、上海、广东的客商提着现金上门还买不到现货”……连日来,这近乎“疯狂”的场景在莆田仙游县的坝下村一遍又一遍地上演。五一节至今,高档木料制作的家具,又上涨了30%以上。

  坝下村,一个1万人的村庄,有3000多农民传承着千年传下的木雕和家具制作工艺,雕龙描凤、精作家具,如今已形成了年产值逾十亿元的明清仿古家具(也称仙作家具)产业,与河北大城、广东大涌并列成为全国红木古典家具三大基地之一。

  千年流传的民间工艺在沉寂与传承交错中,“仙作家具”从贴牌作坊发展到自打品牌产品脱销,跻身高端收藏品市场,这当中经历了怎样的动荡与挣扎,究竟是什么成就了坝下村的辉煌……

  一个村庄的光荣与梦想

  “坝下人的梦想和努力,对福建这个工艺美术大省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位于仙游榜头镇坝下村,是仙游木雕家具工艺千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地官方称,仙游木雕作为中国三大木雕之一,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工艺精湛,久负盛名,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而从清末开始,坝下村的民间家具制作就已闻名遐迩,“清末后,坝下村的屋前屋后散落着大量的名木,工匠云集,各类御用家具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

  近日,记者赶往坝下村采访,村中心的几大家具街已初具规模,京城来客流连于各个厂店,沿街走去,嗡嗡的“蜂鸣”时弱时强,街道人车交织,混杂着名木独特的香味,令人为之一震。走向临街的厂店,可以看到工人们正打磨着一件件即将成型的家具,展厅里则陈列着各种款式的明式太师椅、博物柜和清式多宝格、八仙桌等。

  “三福古典家具”企业是当地的知名产家之一,老板黄福华也是当地颇有名气的艺人。他说,如今村里已正式注册的木雕和古典家具企业就达300多家,其中大的名牌厂家就有近20家,而小作坊则几乎遍及家家户户。

  在黄福华看来,坝下村的仿古家具产业经历了许多坎坷。他说,从清末以后,村里的小作坊就很多,但仅仅是卖给周边的人家,赚的钱也只是养家糊口,“安分的谋生中,倒是塑造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如今很多的工艺大师都是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

  仙游县地少人多,绝大部分人从小就开始学艺,虽雕工高超,但对市场缺乏营销思路,早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在外地工艺品批发商的引导下,坝下的仿古家具就出现在市场上,“很多行家对这里的雕工和款式拍手叫绝,坝下作为生产基地也名声渐起”,此后京城的商人就赶来订购,再打上他们的品牌,每年订购额多达几千万元。“当时,坝下人并没有品牌意识,营销中也没能把本地的艺术优势融合进去”,成为帮京城家具企业贴牌的“产业工人”。

  坝下村是2000年以后才开始真正繁荣起来。黄福华说,当时完成了初步积累的坝下厂家开始大量使用印度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等珍贵木材,生产明清家具。而政府也介入引导,组织厂家进军北京市场,销售价格也开始突飞猛涨。

  “我们把最上乘的家具运到北京、上海、广州参展,每去一趟,拿回的订单就够我们生产半年”,福来工艺厂的厂长林瑞峰说,参展让村里人尝到了甜头,订单不断,生产规模也就急速上升,如今在省外的市场上,当地的产品也终于叫响了属于自己的原产地名牌———“仙作家具”,在消费力最旺盛的北京市场,坝下的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

  时刻讲究质量,是坝下人取胜的法宝。福来工艺厂就是一家主产海南黄花梨、越南花梨的老厂。1996年,时任省委书记的贾庆林在考察这个厂后,题词寄语“求精”。如今,以“三福”、“贡品轩”、“大家之家”、“福来”、“正大明艺”等一批知名企业为骨干的榜头坝下家具业,正是以“求精”的态度,赢得了市场,赢得了赞誉。

  仿明清古典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李砚祖在内的很多专家对坝下人努力感到欣慰,并称“这对于福建这个工艺美术大省来说,这种传承与发扬,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传统文化下的产业变革

  “传统文化急需传承,在‘艺人’和‘商人’的双重角色中,坝下人正聪明地博弈着”

  坝下的辉煌也带动了仙游县乃至莆田市的文化产业,去年底,仙游县因此被评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仙游县政府对这个产业发展也是雄心勃勃。仙游县委书记林建华曾对媒体称,“仙游正在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更令政府官员倍感欣喜的是,一大拨“人才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自发来了:浙江、广东、江西的能工巧匠奔着高薪来了、北京老板提着现金来订货、各地的批发营销信息也汇集过来了……

  当地更多的人也看到了这个产业的前景。仅今年春节过后的前两个月的时间,就新增五十几家家具厂,几乎是每天一家,以坝下村为中心形成的全县产业年产值已超过10个亿。据莆田木材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洪斌介绍,这几年,坝下的厂店数量几乎每年翻一倍,专门负责销售的驻京仙游籍人员有200多人。“如今,全县都在发力,商业、工艺城都在兴建中,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销售网络也大举扩张。”

  急剧增多的收益让很多人担心,坝下人在“艺人”和“商人”的双重角色中会失去平衡。“政府也意识到这种潜在的危机,出台举措让这批‘艺人’向‘文化人’提升”,当地政府的一位人士称,文化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2004年,县里与湄洲湾工业学院联手开办工艺美术专业,以坝下作为实习基地,不让传统的文化断层断代,而更多的文化学术研讨会则在当地或京城展开。

  而坝下人也逐渐聪明地扮演起从艺从商的双重角色。记者在几家大型家具企业采访时,也看到了大厅里除了排上上等的仿古家具外,还在案上排放着各种明清红木家具的书,如《明清家具鉴藏》、《中国古代家具价值考成》等……“边泡茶,边谈论艺术和收藏价值,这是一种享受”,一位北京来的客人饶有兴趣地说着。“节假日期间,一天会来十几拨北京、上海的客人,一聊就是大半天”,黄国华说,买卖并不是首要的,交交朋友,让来客欣赏,对木雕产业拓展市场是很有好处的,“市场要慢慢做大,影响力需要这些人来传播”。

  当地政府的人士甚至希望,开辟坝下明清家具文化观光旅游线路,来扩大产业的影响力。而目前当地的旅馆、酒店业也已启动,京城来客都会住上一天,跟这里的老艺人聊聊文化的东西,除了收藏的商机外,更多的会考虑如何赏识这里千年来的木雕史,抚摸木头的历史质感,感受这里的传统文化脉络。

  记者了解到,几年来仙游涌现了大批的国家和省级(包括大师级)民间工艺师、工艺美术师,全县从艺人员达1万多人。为了传统文化的产业提级,当地政府做了不少努力,争取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明清家具艺术委员会设到仙游,由县文联代为管理,把家具业归口在文艺界,可见其家具的艺术定位。

  □新闻观察

  进军收藏品市场谨防恶炒

  “一张做工考究、雕刻精细的‘千工拔步床,需要熟练的雕工用100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业界人士称,这足以说明“仙作家具”进军收藏品市场是没有问题的。

  “坝下生产的主打明清御用家具,90%以上是纯手工打造,精雕细镂、美轮美奂”,位于金山榕城广场、已成福州市场最大的“仙作”商家———“黄金龙古典家私”的老板黄金容说,“仙作家具”由于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加上采用紫檀、黄花梨、酸枝木等名贵木材作为原料,款式上则完全仿古,尤以明式清式居多,具有良好升值保值功能,而备受收藏界青睐。

  针对网上热炒的“两根不起眼的木头两百万元”、“一套家具就是一套

别墅”的说法,当地人并不回避目前大叶紫檀、黄花梨、小叶紫檀、酸枝等木料,已经被市场炒热了。“每月以10~30%不等的幅度上涨,稀缺原材料暴涨的背景下,一套上乘的八件套海南黄花梨家具卖到了200多万元,并不奇怪。”黄金容说,很多人是冲着独特的传统文化来的,价格多少并不是首要的顾虑。

  按市场行情,近3年,上述的名贵木材价位上涨了10多倍,其中海南黄花梨的上乘原料已从每公斤10元多涨到了数千元。“目前的产业还是粗放式的,要真正走向收藏品市场还需防止过火炒作”,当地政府的一位人士说,当地不少企业各自打品牌,抱团作战的很少,市场竞争压力下,就有可能出现以次充好、掺杂弄假、次木拼接等影响信誉的现象,“这应引起当地企业的重视”。

  业界人士也透露,目前的黄花梨、大小叶紫檀等原材料都掌控在一些人手中,“目前的坝下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原材料价格一旦被炒到高点,市场的接受度就会降温,这不利于真正传承、发扬起当地的传统的雕艺和古典家具文化,对长远来说是不划算的”。

  业界人士还“尖锐”地提醒说,坝下人不要被客商云集的利益冲昏了头脑,要珍惜这难得的机遇,从长计议,诚信经营、珍爱名牌,“好自为之,一路走好”。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当地已着手成立行业协会,在政府的指导下,正酝酿开始保护和扩张品牌的行业自律举措。(记者 林海峰 陈朝晖 文/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