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细说五彩瓷(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21:53  《新华商》杂志

  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五彩瓷是中国五彩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特别是万历年间景德镇御器厂出品的五彩瓷,纹样装饰饱满,色彩浓艳秩丽,图案几乎布满整个器皿,却不失雍容典雅的皇家气度;色彩斑斓,却无损华贵高雅的官窑风韵。有诗人称它是“五色递嬗古彝上,若鲜若黯浓淡¬间。”

  大明五彩瓷的一个显著特点,其色彩是釉上的红绿黄紫加上釉下的蓝色组合。大明五彩瓷还不能说是完全成熟的五彩瓷,因为它的蓝色是借助于釉下青花的钴蓝。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御器厂的陶瓷工匠们经¬过探索和实践,开发了古翠这种釉上颜色,完全取代了青花的钴料,充实了五彩的基本色彩系列,形成了独立的纯釉上彩绘的瓷种——康熙五彩,也就是景德镇人称之为康熙古彩窑。

  康熙五彩不仅继承了大明五彩的色彩语言。而且在题材上也极为讲究:它以凤凰、白鹤、鸳鸯、、黄莺五禽构图,宣扬的是“凤为之长,飞则群鸟从,出则王政平,国有道”的伦理道德。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瓷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因为康熙五彩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搭配和运用。这说明康熙时烧造五彩瓷的工艺已十分成熟。改变了明代嘉靖、万历时只重色彩而不讲究造型的粗率画¬风。其施彩较明代均匀,勾勒轮廓所用线条以焦墨为料,笔锋劲挺有力,后用油墨彩料,笔触圆润柔和。所谓陈浏《陶雅》云:“康熙五彩能力最大,纵横变化层出而未穷也。”其“人物衣褶最为生动,树则老千槎芽,花则风枝婀娜”。

  康熙五彩不但官窑器工细,民窑器也不逊色。甚至表现风格分化更为活泼天真,以致《陶雅》中也坦言:“康熙彩画¬往往官窑不如客货,亦一奇也。官窑力求工细,下笔不肯苟率,自所其畏。客货信手挥洒,老笔纷披,时或有独到之天趣,令人不可方物。”所谓客货者,乃民窑也。

  雍正一朝,为时虽然短暂,仅有十三年,但在瓷器制作工艺上却有突出的贡献,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在康熙制瓷业的基础上,皇帝对瓷器的特殊爱好和直接干预都促使景德镇瓷业水平迅速提高。这时的官窑不仅派有督窑官,甚至由皇帝本人亲自规定器物的造型、花纹图案、色彩,先由宫廷制成木样,交督窑官照样烧制。督窑官奉命唯谨,为了解制瓷过程和工艺,不惜亲至窑场,与“工匠同食息者三年”,使自己由外行变成内行,并进而成为制瓷专家。

  唐英就是雍、乾两朝督窑官中一位成绩斐然,声名卓著的代表人物。他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镇督陶官,在职将近30年,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积累了丰富的制瓷经¬验,由他主持烧制的瓷器无不精美,深受两朝皇帝的赏识,因此,乾隆年间的官窑也被人们称为“唐窑”。在唐英的督办下,乾隆斗彩瓷器,器型变化多端、装饰富贵华丽、色彩绚丽缤纷。

  从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瓷业的发展同其他经¬济、文化事业一样,随同国势日衰,逐渐走下坡路。正像《陶雅》所说:“中叶以后,深厚固不如康熙,美丽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犹足以容与中流。嘉、道以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清末五彩已不再风骚独领。

  走红拍卖市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