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之惑:应建立文物三级鉴定机制(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7日 22:43  北京日报

  市级为一级初审,这个环节直接面对民间的各种藏品,把握艺术品鉴定的第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如果无法确定真伪,可以到省里复审。若再有异议,可到国家的委员会申诉。国家委员会中的成员应该既包括文博系统里优秀的专家,也应涵盖民间的实战型专家。

  经过这样的三个环节,层层审核,层层把关,并且把鉴定的过程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避免了与利益相关的暗箱操作,从而真正体现收藏品本身应有的价值。只有这样,我国的艺术品市场才能逐步走向正规有序。

  解惑之2  鉴定专家持证上岗

  ■ 王倩

  金鑫,书画鉴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他首先对参与鉴定的专家资格提出质疑。

  现在的文物鉴定非常混乱,市场上鉴定证书满天飞,所谓的鉴定专家四处“走穴”。究竟谁在给我们做鉴定?究竟哪些人有资格做出鉴定?这涉及到文物鉴定的资质认证和市场规范问题。金鑫说:“目前业内讨论的一个焦点就是鉴定专家要持证上岗。有人提出国家文化部门应该制定一套规范的艺术品管理条例,对从事鉴定行业人员的资格问题做出严格规定。比如先由部分教授、研究员组织一个权威的国家审查委员会,对鉴定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文物鉴定行业混乱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文物市场上没有权威的鉴定机构。”金鑫指出,目前我国文物鉴定的最高机构是由顶级专家组成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但其服务对象只是国家馆藏文物,对民间收藏者的鉴定要求不予受理。在国外,鉴定行业有系统、分门归类的专业公司。虽然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民营鉴定公司,但我们的文物鉴定工作却无标准可依,在行业资格的管理上也没有明确规定,这就造成了文物鉴定市场的混乱。针对这一状况,文化部在2006年成立了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下设书画、玉器、瓷器、杂项等八个委员会,全国共二百多个委员。但是全国有七八千万收藏大军,只靠这二百个委员还是杯水车薪,仍解决不了问题。

  鉴定这个行业非常复杂,尤其字画鉴定,在各种艺术门类鉴定中是最难的。金先生以书画鉴定为例谈到鉴定的难处:“鉴定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行业,你永远有需要学习的东西,稍微一放松,就会有新东西不知道。比如陶瓷、铜器、甚至玉器鉴定,都可以采取双轨制,但是字画不行。现在作画用的纸张都是一样的,也都是用现代的印泥、颜料,这样就没有办法用仪器鉴定。高科技解决不了这一类的真假问题,只能用眼去看、去分析。古代字画用仪器还能检测出年代,比如古代用的纸、墨、印泥、颜料等物质,通过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是明代早期的,但是明代早期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当时名人字画就有仿品,比如‘吴门四家’的仿品有流传下来的,仅高科技检测出其年代也不能确定真假,还要从画风上去分析。代笔的问题自古就有,现在也有。画家名气大了自己画不过来,就让学生或儿女代笔,自己落款,这种现象很多。所以说字画鉴定比其他艺术门类难。这也给字画鉴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是鉴定家自己首先要会画会写,自己体悟到运笔着墨的奥妙,才能庖丁解牛,看出其中的门道。当然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要知道名家的用笔风格,甚至还要结合他的性情、人生经历才能做出较准确的判断。”

  谈到如今市场上大量的鉴定证书,金鑫认为大多没有市场公信力,如同废纸一张。“因为这类证书都是出自民间鉴定机构,其实就是国家鉴定出来的也不一定可靠,专家也有‘打眼’和说谎的时候。我们说术业有专攻,鉴定一行涉及范围很广泛,专家并不是万能的。比如书画自顾恺之起有两千年的历史,每个朝代书法家数不胜数,一个人能鉴定一个朝代的字画需要很高的学识,如果说擅长看哪个流派的作品还比较实际。我曾经在新加坡呆过很长一段时间,岭南画派的作品见得多,因为这些作品大量流传在东南亚地区,尤其张大千的画,我看得比较多,北方的行家就很少有机会看到。过去常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现在一些专家、学者、研究员被花钱请去做鉴定,明知自己看不了,却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承认,只好硬着头皮瞎看,甚至指鹿为马,认假为真。到最后一咬牙,在鉴定证书上签了字,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危害很大。”

  有人提出,应该设立相关法律法规,对那些不道德的行为追究责任。西方国家已经有这样的制度,做出错误的鉴定要按一定的比例赔偿。但是金鑫说:“目前在我国实行起来有很大难度,因为从事鉴定行业的人本来就少,这样会吓走一批人。况且有些失误不是人品问题,而是眼力问题。中国艺术品市场还刚刚起步,离规范市场还很远。这一方面有制度原因,一方面这也跟一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比如日本二十世纪初期的画家横山大观的真迹现在非常值钱,但人们只认可他的后人开出的鉴定证书。在日本,许多这样的大画家,都有公认的权威鉴定机构。他们不单制度上规范了鉴定行为,人们在观念上也形成了统一的认识,这些我们还差得很远。”

  文物收藏何时走入不惑之年?金鑫说:“鉴定市场的规范对中国来说是数十年后的事,虽然是大趋势,也要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

  解惑之3   鉴定不收费

  ■ 尹晓琳

  究竟应该如何为“鉴定门”清扫门户?有人提出立法规范,有人建议传统方法与科技方法双管齐下,杂项藏家宋双才则指出,在目前情况下,艺术品鉴定应作为公益活动,不该收费。宋先生认为收费是导致鉴定行业鱼龙混杂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分析:

  一、鉴定收费不利于文物市场的去伪存真

  鉴定若收费则存在利益问题。本着追求利益的心态,鉴定从业人员潜意识里并不希望赝品匿迹。因为赝品越多,鉴定的市场空间就越大,他们的收益也就越有保障。鉴定收费会促使鉴定行业更乱,许多人则在乱中取利。

  二、收费导致鉴定行为有失公允

  既然收费,就应该给人一个满意的答复。事实并非如此,社会上多数鉴定活动无法可依、程序混乱。鉴定人员因为不必承担责任,所以即使东西不是真的,也可以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语给前来鉴定的人以希望,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三、鉴定行为没有收费依据

  目前国家尚未形成完整的古玩鉴定体系,对于鉴定从业人员的资质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从业人员的构成主要是“走穴”赚取外快的兼职专家和一部分响应市场号召于近年崛起的“草根”鉴定家,其中不乏出自短期培训班获得资格证的“鉴定师”。这种基于经验的鉴定活动其有效性和权威性都不充分,这样的鉴定,本身就没有收费的依据。

  四、鉴定行为无法确定收费标准

  鉴定只要收费,就成为商业服务活动。在服务业中,消费者是上帝,完成消费者的委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在鉴定活动中,这种关系却被颠覆。鉴定人员对于鉴定过程和结论拥有绝对话语权,不管你能否领会,不管是否传授了知识(传授知识的质量也没办法衡量),没有公共管理法规的制约,委托人并没有享受到作为消费者应享有的权益。有人说鉴定出卖的是知识,知识是有价值的。但实际上无法衡量专家传授的知识是否满足了不同人的需要,也就无法确定收费标准。

  五、不负责任的证书为何要收费

  目前鉴定市场上,专家语言鉴定与开具证书分开收费,而证书费用远远高于语言鉴定费用。在语言鉴定的基础上,专家往往鼓励人们开具证书,以收取更加昂贵的证书费。但是专家对这个鉴定本身却不承担责任,加之近年来证书贬值,消费者花了钱,也买不到心里的踏实。

  综上五点,宋先生认为在当前情况下,鉴定应该上升到鉴赏的高度,引导人们去关注收藏文化而非纠结于艺术品价值的高低。鉴定不收费,使得一批着眼于经济利益的伪鉴定家退出市场,而真正热爱文物的专家则把鉴定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做,既有利于收藏文化的发展,也有助于收藏市场的稳定有序。

  解惑之4   市场鉴定依靠“实战型”专家

  ■ 行超

  钟林元,中国古玉器研究会副秘书长,是一位有着实战和理论两方面丰富经验的玉器收藏专家。由于工作需要,钟先生广泛结交许多文物鉴赏专家,对于目前鉴定行业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的了解。

  钟先生指出,许多收藏爱好者受到自身鉴赏能力的限制,往往依赖于那些手执鉴定证书的“鉴定家”,对他们的说法深信不疑。一件东西仅凭几句话,就可以顷刻间身价倍增或是一文不值。事实上,这些人的鉴定结果并不一定完全可靠。许多所谓的“鉴定家”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一些来自文博系统的专家,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识别真假的眼力并不高明。还有一些专家思想偏激,认定“民间没有好东西”,只要是民间藏品,就坚决否定。这样的“理论派”专家多年来脱离市场,又出于对书本知识的完全信赖,很容易看走眼,导致一些极其珍贵的文物被否定,甚至被遗弃。

  针对这种情况,钟先生建议成立一个由“实战型”收藏家组成的“古玩商会鉴定中心”,民间收藏品的鉴定主要由古玩商会承担。文博系统与民间收藏本来就应该是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而现在,一些本应完全脱离市场的文博专家却难耐寂寞,忍不住去市场“客串”一把,凭自己的一纸证书挣钱。

  自古以来,就没有专门的鉴定行业,古玩商就是这个行业的专家,他们天天进货出货,经过千锤百炼,眼力非常好。现在的许多“实战型”鉴赏家一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市场上各种造假手段了如指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这种直接的实战经验正是“理论型”专家所缺乏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