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究竟有无元青花精品大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 19:15 《艺术市场》 | ||||||||
文.图/本刊记者 马继东 对于广大热衷于陶瓷鉴定的专家、学者及藏家、投资者而言,出现于中国元朝的青花瓷器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中国民间有没有元青花精品大器?为什么美国、英国、土耳其、日本等国家的博物馆和苏富比、佳士得的拍卖会上总能见到元青花精品现身?这一切,都长久地困扰着中国文博界及陶瓷收藏界。
围绕着这一问题,《艺术市场》早在2003年第9期就率先刊发了《元青花瓷器的市场调查》一文,采访了几位权威专家及古玩经营者,并由此引发了包括《中国文物报》在内众多媒体的一系列讨论。2004年11月29日至30日,由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报、山东景鸿堂艺术品有限公司、《收藏》杂志社邀请的数十位国内重量级文物鉴定专家及数百位收藏家汇聚山东省济南市灵岩风景区,举行了“首届中国民间元青花藏品研讨会”,一方面,它使得多年来一直蛰伏于民间的元青花收藏群体推向前台;更重要的是,这次会议引发了国内关于“民间有无元青花精品大器”这一个问题的新一轮讨论。 本刊作为中国艺术品投资的专业期刊,有义务关注元青花这一珍贵投资品种研究的最新动向,因为其结果如同蝴蝶效应,一个小发现都有可能造成古瓷市场的一次大地震。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在《古玩》栏目和“艺术市场沙龙”BBS辟出专门的阵地,提供一个“百家争鸣”的平台,陆续刊登相关文章,也敬请广大陶瓷专家学者和收藏家踊跃来稿,对该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元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它明快雅丽的绘画图案,丰富多彩的器物种类,气度恢弘而又精美的造型和科学复杂的装烧工艺,为历代研究者、收藏家和欣赏者所赞誉称绝。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发现、流传渠道,元青花瓷在世界瓷器史上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陶瓷研究中令人关注的课题。 据了解,由于中国史料中没有关于元青花藏品的记载,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它一无所知。而事实上,民间有大量珍品被破坏或流失海外。1929年,一对带有“大元至正十一年”字样的象耳龙瓶被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买走。通过专家鉴定,这对象耳龙瓶为中国元代“至正型”青花瓷。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一位考古学家通过研究,把那些虽然不含款识、但与这对象耳龙瓶相似的瓷器确定为元青花瓷器,由此揭开元青花的神秘面纱。真正的元青花瓷极为稀少、珍贵。目前,在土耳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博物馆里大约收藏了200余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考古出土、现藏于各级博物馆的元青花估计有100余件;民间收藏则一直无从考证。 思考之一 “首届中国民间元青花藏品研讨会”的积极意义:两个“惊喜” 开国内先河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知名专家有: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孙学海先生、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知宴先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赵青云研究员、江西省考古研究所余家栋研究员、景德镇陶瓷学院欧阳世彬教授、江西省高安博物馆刘金成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马文宽研究员、吉林省博物馆馆长张英研究员、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张朋川教授、英国莱斯特大学博物馆学曾肃良博士、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另外,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的收藏家100多人也参加了研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文物报》、《艺术市场》、山东电视台等20多家国内知名媒体的38名记者对研讨会进行了关注报道——这一切表明,“首届中国民间元青花藏品研讨会”的规格是很高的,所引起的社会轰动效应也是不言而喻的。 亲历会议两天,记者认为,“首届中国民间元青花藏品研讨会”最大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自由学术交流的平台,交流的双方是权威的专家和陶瓷收藏爱好者,国内的陶瓷研究界专家与藏家之间的那道屏障在此次会议已经消除。权威专家们纷纷走下神坛,深入到社会大众中,聆听他们的收藏、鉴定观,在元青花这一研究课题上展开平等对话,给沉闷多时的中国古陶瓷研究界吹入一股清新的空气,也为我们带来了双份惊喜。 惊喜一:专家之间存在意见分歧不避讳 出席这次会议的专家都在现场发表了演讲,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并博得了现场藏友的阵阵掌声。这其中,吉林博物馆馆长张英先生给记者留下的印象最深。他慷慨激昂地表示,今天国内的很多陶瓷鉴定专家观点保守,研究跟着欧美学者走,他呼吁国内的陶瓷研究一定要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在元青花的研究上,他也发表了与国内大部分专家截然不同的观点。当年主持某个元代墓葬群的考古发掘时,张英发现其中一只青花瓷底部上釉,且书写“八思巴字”,包括耿宝昌先生在内的国内陶瓷鉴定权威都认为这是明代中晚期的产品,张英先生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八思巴字”的“正德说”等传统观点都是受西方研究成果影响,缺乏实例考证。为此,倔强的他特意跑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请教权威的西域文字研究专家,释读瓷器上面的“八思巴字”,经研究证明,解释为“至正年制”。从此,张英先生更加认定自己的想法,确定元代青花瓷就已经有上釉的底,并且有书写“至正年制”的底款,“元青花底无釉无款”的传统看法需要纠正。出席这次会议的欧阳世彬先生在这个问题上与张英先生存在很大的分歧,他认为凡是碗盘类的元青花底都不上釉,根据上釉技术、青花绘法的分析和参考元代遗址出土的情况都如此。说起来,张英、欧阳世彬两位专家的争论由来已久,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开始了“笔伐”,这次借助会议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索性升级至“舌战”。然而,会场上的“针尖对麦芒”却丝毫没有影响两人不断增进的友谊。 过去很多人都说书画界的“南北之争”促进了国内书画鉴定水平的提升,希望国内陶瓷研究界在一种活跃热烈的气氛下,专家之间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惊喜二:现场藏家敢于向专家“叫板” 会议日程安排中有一大亮点,那就是每位专家发言后,现场收藏爱好者有15分钟的时间向专家提问。这种形式在过去国内的陶瓷学术研讨会上不曾有过,面对大众收藏爱好者最直接、最公开的“质问”,与会专家也是坦率直言,妙语生花。本文仅撷取其中几例以飨读者。 张英先生演讲结束后,有藏友提问:“为何国内这么多陶瓷专家,却没有一个申请元青花的研究项目?”快人快语的张先生答道:“这是国家XX局不作为的表现,他们仅仅依赖XX博物院陶瓷组,能出什么成果?国家不给钱,我自己掏钱。这几年,我和老伴花了差不多5万块钱,跑景德镇,跑北京,没有钱也要把元青花的问题研究下去!”张先生的肺腑之言得到了长时间的掌声。 李知宴先生在大会上演讲时谈了自己在元青花辨伪上的鉴定心得,比如说假元青花在胎的重量问题上容易露出破绽,要么“轻飘飘”的高雅,要么“头轻脚重”的笨拙,给了与会者很多启发。讲毕,有藏家提问:“在元青花的鉴定因素中,您认为土沁的研究占多少比重?”李先生回答,元代距今不过几百年,自己不会把土沁的研究占大的比重,因为很多假古董本身就很注重土沁的效果,有些造假者甚至将仿品埋在土里用尿碱浸泡,所以,建议大家在鉴定瓷器时不要用“鼻子闻、舌头舔”这样的“奇招”。李先生的幽默引得会场一片笑声,而提问者似乎对这个回答有些不满意,当场表示距今七、八百年的出土物应该是有土沁痕迹的,这也是区别于明清瓷器的重要鉴别因素,认为这是民间的经验。李先生听完后微笑地说:“我们以后也会多学习民间的宝贵经验。”这种放下架子、谦虚的态度让人钦佩。 欧阳世彬先生在会上谈到了今天景德镇仿制元青花的水平很高,其中的“高仿精品”足可以假乱真,希望收藏者谨慎再谨慎。演讲后,有人提问:“景德镇是否有发现元青花的产地?为何到今天都没能看到具体的介绍?”欧阳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有发现,但是很没有规律,元青花的‘官窑’与明朝的御窑还有一定区别,加之景德镇本身没有科学系统地发掘过(除了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御窑的发掘如同蜂窝,非常可惜。”一声叹息引得众人反思良久。 通过上面的几组对话,这次研讨会活跃、自由的学术气氛可见一斑。此外,这次会议也安排了部分藏家代表在大会上发言。 思考之二 研讨会究竟展出多少件元青花真品?与会专家持何种意见? 此次会议最引人关注的是究竟展出了多少件元青花?毕竟,在元青花弥足珍贵的今天,这次会议公布的任何一项结果都有可能引起瓷界“大地震”,并由此改写历史。我们认为,任何结果没有经过反复验证都是难具说服力的,《艺术市场》并不愿对目前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仅希望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通过几次讨论获得接近真理的可能。 研讨会期间,展出了近百件“元青花”。按照会议方提供的材料,这中间有60件真品(即后来在山东省博物馆展出的展品)。与会的专家们在这些展品的真赝问题上也都有各自的看法,大概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不表态的“沉默派”:包括来自江西的余家栋先生、刘金成先生等专家,他们在会议期间从未发表过关于展品真赝的看法,仅仅是就元青花的研究问题发表看法。 第二类、表态的“不鉴定派”:与前面的沉默类型不同,马文宽先生在大会演讲时几次强调自己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不搞任何鉴定。 第三类、表态的“部分赞同派”:雷从云先生是大会演讲期间唯一一个对展品真赝问题发表意见的专家,他提出了“会议展品中有30件元青花精品、30件明初青花、30件元青花仿品”的结论。孙学海先生、李知宴先生在会议期间并没有发表自己对展品真伪的看法,但会议结束后与李楚江、张春生一同为25件“元代”瓷器出具了鉴定书,所以也归入此派。 第四类、表态的“谨慎派”:欧阳世彬先生在会前会后的态度都很一致,那就是目前景德镇的元青花高仿品水平很高,1979年他自己就已经在景德镇陶瓷馆主持仿烧过第一批“元青花”,对仿品的各种特征熟稔于心。他一再强调,收藏元青花需要谨慎再谨慎,一定要注意观察器物是否具备真正的时代特征。 会议结束后,我们收到会长刘凤君先生的传真文件,内容为如下文字:“大会期间展出的青花瓷,经到会专家认真反复鉴定研究,专家认为大多数是元代典型器和精品,少数是明代前期的作品,还有小部分其年代有待研究。其中25件元代瓷器,经收藏者本人申请,李知宴、孙学海等专家给予鉴定并出具了鉴定书。”对此,记者采访了李知宴先生,李先生表示,“大多数是元代典型器和精品”的说法有些欠妥,这次会议中约有20余件元青花被初步鉴定为元青花,当然,鉴定结果也仅仅是初步鉴定,只代表个人看法。他还表示,自己相信民间收藏中是会有真品、精品的,中国研究元青花不能跟在外国人的脚跟后面,研究水平亟待提高。当记者问到对出具了鉴定证书的器物如何评价时,李先生表示,由于鉴定时比较匆忙,2、3个小时需要看完20多件器物,加之在夜里鉴定,灯光昏暗,“灯下不看色”,所以鉴定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最终的鉴定结果究竟如何?“研讨会”展出的瓷器中究竟有多少属于元代精品?一方面,我们以后将邀请各大博物馆的专家继续参与讨论;另一方面,也欢迎有不同看法的藏家朋友来稿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次研讨会中展出的青花瓷图片及专家出具的《鉴定证书》等相关资料,我们将会陆续刊出供大家讨论,敬请关注。 (注:本文讨论的元青花范围仅指景德镇湖田窑、珠山窑等生产的元青花精品大器,不包含类似玉溪建水窑等普通民窑生产的产品。) 思考之三 兄弟媒体对此次研讨会的反映 (摘选) 新华社的新闻稿节选 从价值看,据陶瓷鉴定专家孙正隆介绍,在本次研讨会上展出的一只元朝的釉里红龙纹贴朔四魑虎大扁壶的香港起拍价,就可以高达5000万港币。 据了解,在本次研讨会结束后,由主办单位向全国募集而来的60余件元青花精品将于12月1日至15日在山东省博物馆展出。届时,广大陶瓷收藏家和研究者可以前往参观,一饱眼福。 (新华网济南12月1日电 记者温闽 ) 100件“元青花瓷”闹泉城 揭开“元青花瓷”的神秘面纱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雷从云先生已经年过半百,但听到有100余件元青花瓷出现在民间时,他早早地在11月27日就坐火车来到济南,住进了位于泰山脚下,被明代文豪王世贞誉为“灵岩为泰山最幽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也”的灵岩寺三仙堂宾馆。他说,他对元青花瓷已经入迷太深。 雷先生幽默地说:“这是一次对文博界传统思维的挑战,是元青花瓷的一次革命,我怎么能不早早赶来呢?我已经摸了这批瓷器一整天了,这次展出的瓷器中将近有20-30件左右的精品,有30件左右是值得商榷的,其余的我认为是仿品!” 对于这次展出的100件民间元青花瓷的真伪。张英不愿发表评论,而欧阳世彬教授的言论更是大胆:“这次展览的青花瓷器无一真品。”看来这两位专家的争论还要继续持续下去了。 (《南京日报》记者 成岗) 元青花收藏首次关注民间 20世纪70年代,国际艺术品市场出现了元青花热,随后元青花仿制品也非常多,比如国外有人宣称收藏了上千件元青花,国内也有很多人仿制,利用科技力量仿制非常著名的瓷器,很难辨别,另外也有一些小作坊,粗制滥造,比较容易识别,但对于新入行者,容易受骗。由于民间收藏者比较分散,平时交流活动较少,先不说藏品是真是假,这种集中系统整理对研究元青花具有一定的意义。博物馆里的专业人员看真的多一些,民间收藏者看假的多一些,仿古者看工艺多一些,每个人的方法不同,集中研究共同探讨,来提高元青花鉴定水平。 (《中国商报》(记者 于娜) 思考之四 网络BBS上的激烈讨论: 否定多,肯定少 2004年11月30日,在本刊奋鹰和雅昌高师的建议下,网友行者以《报道:首届中国民间元青花藏品研讨会》为主题,将这次研讨会展出的“元青花”图片发布到网络论坛中,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巨大反响,截至12月5日中午,短短五、六天时间,点击率高达3397,回帖数122人。下面是部分网友的言论摘选。 否定意见(116帖,95%) gtcyq1966 5米以外,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真假。 鬼影子 这就是元代青花/釉里红? 秦伯 全乱了,真可笑,群魔乱舞了。 铁马 (金牌批评家) 跟想象的差不多,低仿为主,高仿为辅。 格物斋 当然应该有个别真器。 7777 要是真品,元青花不值钱了!哈哈!大笑话! zhym 感觉到了药铺店!哎!哎!哎! 钻石王 呵呵,研究会吗?抽点烟喝点酒的会吧? 但愿里面有真的元青花。 小喵喵鸟 很难想象,他们的水平耶,哎!失败,排排场毁自己名誉! 梅春 这个东西我就知道是假活。 今古轩 热烈庆贺“中国著名商标暨药品展销会”隆重开幕。 复合剑 应改名为“首届中国民间元青花仿品研讨会”。 wjm8886933 收藏界是雪上加霜,如履薄冰,处处小心。 一犁江上雨 景德镇人再努力一把,明青花已弄得不错了,力争元青花、康熙青花有所突破,让他们研究去吧,为丰富更多的人们晚年生活作出贡献! gaoa9188 特地去参加了这次元青花研讨会,尚有收获! 1、毕竟明白人多,大多数人不看好这次展品。自己的藏品,自己有看真的权利,但要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专家的认可,难! 2、很多专家到场,景德镇的欧阳、历博李知宴、高安博物馆馆长等,都有自己的看法,没有附和唱赞歌!专家中有良知的多。 3、还算有收获,交了很多朋友,知道了仿品的水准,表白了我们的观点! longman 这玩笑也开得大点儿了吧!这么多专家去开这么一个研讨会。 不知道那些“元青花、元釉里红”能不能卖上好价钱?如能够卖上好价钱,我也能整三五个去充充场面。 肯定意见(6帖,5%) 瓷如美女 自己感觉有的东西应当到代,只是品相、纹饰和釉面差了点。还是需要仔细研究和探讨的。能开这样的元青花研讨会,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值得鼓励和支持,鼓鼓掌吧! (注:艺术市场沙龙 www.yssczz.com 会员对于这次展出的元青花也有讨论,具体内容请见本期“讨论区-‘艺术市场沙龙’言论摘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