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父亲与古玩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 14:57 三联生活周刊

  “我那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把家中的橱柜一个接一个打开,轮番捧着锦盒中的古物,问父亲这些东西的朝代和来历,他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还不时找出一些他认为有代表性的器物展示。渐渐我被熏染出一种好古之癖,但出于儿童心理,最感兴趣的是古兵器,不时戴上父亲收藏的古代头盔,挥动沉重的青铜剑,把自己想象成一位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大将军。”

  [公私合营]

  1952年章乃器一家搬到灯草胡同30号的四合院。“父亲收藏这些古玩的时候就说过,最终是要将它们捐献给国家的。搬家时,父亲写信给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郑振铎从故宫派来6名专家,父亲将所有的橱柜门全部打开,任其挑选,最后筛选出1000多件精品运走。”

  “对于个人收藏,父亲曾对同事说过,在工作上是百分之百属于公的。在欣赏古董上,现在只能做到以公为主以私为辅,还是有点个人考虑。”1957年,章乃器被打成右派,又恰逢官司缠身,虽然没有最终判决,但是剩下的文物全部冻结,不允许流通。

  在章乃器1952和1953年两次捐献给国家3000余件文物后,1956年,孙瀛洲也将自己家中所有古玩捐献给了故宫。

  “乐古山房”的“王七爷”———王栋廷,则加入到了公私合营大潮中。当时对古玩行的政策是小店合并保留大店,私方人员也就是古玩铺的人员一批归到文物商店,一批归到“特艺”。王家的店并到了北京市文物商店,随后王栋廷成为文物商店一名普通营业员。王栋廷的古玩铺合营了,每月只拿固定工资。“到1958年,我们把炭儿胡同28号的房子也卖了,买了一处小房子。”

  [“文化大革命”]

  “文革”中,灯草胡同

  旧宅被红卫兵组织的“公安队”占做总部,章乃器一家则搬到东郊的呼家楼19号楼。入冬后“小将”们为了烧火取暖,便拆散家里的明清硬木家具,充做燃料,家中剩下的文物,在康生的圈点下,最后装上6辆大卡车全部运走。

  1968年北京展览馆曾举办过一次“红卫兵造反战果展览”,章立凡在那儿见到了父亲的藏品,“这些文物‘革命小将’们没敢‘沾包’,‘革命老将’们却一点不手软。素有文物鉴赏家之名的康生最内行,胃口也最大。他以其妻曹轶欧名义掠走的黄山谷字巷,即宋代黄廷坚的稀世墨宝《梅花三咏》,只象征性地付了5元钱。”

  而孙瀛洲,在“文革”时被定为“走资派”,1966年老人没能熬过这一关,在9月去世。在北京文物商店工作的儿子孙洪琦因为父亲的问题,受到牵连,1967年去了山西,直到1980年落实政策后才回到北京。

  三位老人中,只有当上了营业员的王同仁的父亲王栋廷没有遭受冲击。“我父亲是1965年退休的,那时他已经是72岁的老人了,已然不能‘兴风作浪’了。所以‘文革’时没有受到冲击。那会儿打击的是初期派来的公方代表,斗的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不过那会儿警察、街道上的人还是会用敌对的眼光来看我们。”

  三位老人如今都已作古,相同的故事不会再有,他们都变成了历史,永远停留在那里。 (据《三联生活周刊》李晶晶/文)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