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富豪家族遗产纷争代价高 邵逸夫分产做法值得称道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 16:13  《时代金融》

  薛盘栋

  成功的分产不等于完美的传承,财产分配只是蜗牛头上的一个触角,想让家业常青,创业者虚拟资产的传承才是最重要也最困难的。企业分家和传承,其实重点并不在资产,有形的资产毕竟是死的,理论上讲只要协调得当、妥善分配亦无不可。然而分产和传承的核心更在于如何继承和发扬家族经年累积的无形资产以及强大的人脉。

  大亨们的“垂暮”之忧

  自古以来,对于有着根深蒂固家族观念的中国人,分家是一件重要而令人痛苦的事。纯粹的亲情在财富的诱惑下屡屡变质,凸显出人性的阴暗和不安。尤其是那些富豪家族,数以亿计的家产该如何分割?权利交接如何顺利完成?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及金融研究所范宏博博士考察了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共250家上市公司董事长下台前后5年的股票表现,数据表明,创始人的下台会导致平均56%的价值损失,这种高昂的“换代折损率”和喧嚣的家产纠纷,让每个第一代创业者身心俱疲。而富豪们的的分产结果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打开2012福布斯香港富豪排行榜,垂老的气息扑面而来:排名前四位、财富总值700亿美元的香港大亨们,平均年龄73岁,若去除已完成交班、正因财产分配闹得不可开交的新鸿基郭氏家族,另外三位富豪——“长和系”李嘉诚、新世界集团郑裕彤和恒基集团李兆基的平均年龄,则已达85岁。

  华人在二战后涌现出的一批超级富豪,近年来均步入暮年,事业和财富的传承问题也开始陆续浮出水面。由于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而造成的豪门纷争越来越多,亲人反目、诉诸法庭的现象屡见不鲜。

  2010年底,90岁的澳门赌王何鸿燊因身体原因屡报病危,家产争夺战正式拉开序幕:此后两个月,何鸿燊的三房妻子(大房已去世)以及17个子女都纷纷卷入战争,出示证据,与何鸿燊交涉,最终在2011年3月达成和解,但财产分配方案始终成谜。何家人曾对外宣称,家产四方平分。虽然这场现实版的《宫心计》最终以和解收场,但是可以想象何氏在自己身患重病时,提前“被分家”,是何等寒心;新鸿基地产创始人郭得胜,在1990年因心脏病发去世,留下3000亿港元市值的香港最大地产公司。为使公司基业常青,其生前曾设立家族信托基金,受益人是夫人邝肖卿及三个儿子。2010年10月以来,郭氏家族因股权权益未定,频起风波,郭氏三兄弟在僵局中只好闹上法庭,扰攘多时,新鸿基股价大幅下挫,直至郭老太邝肖卿出面压场,才告一段落。

  “全香港有钱人中,只要有三个仔或以上的,肯定搞不定,两个就好点。即使是多个女儿也不怕,她们很少管行政。”郭得胜好友、与李嘉诚同年的恒基集团掌门人李兆基曾这样说过, 值得关注的是,在李嘉诚宣布分家方案5天后的2012年5月30日,被称为“新一代赌王”的嘉华国际主席吕志和已故船王包玉刚的女婿、九龙仓主席吴光正,均公开提及家产分配问题。

  但并非所有富豪都愿意把家事公开化,一些大亨们更愿意选择“遗嘱”的方式隐秘地完成这一过程,直到死后才“公之于众”。 可是这种“一槌定音”的方式,往往为家族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

  专注研究华人家族企业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郑宏泰认为,一个大的家族通过把公司上市来解决财产继承的矛盾,是个明智之举,“分家中的矛盾往往来自财富的不透明和价值的难于计算,上市后这些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每个人分配股份,而且引入公众的监督力量,也有了方便的退出机制——售卖股权。”

  李嘉诚的分产清单

  2012年5月25日,84岁的亚洲首富李嘉诚首度将隐秘的分家方案公之于众:庞大家族企业的权杖将移交给已经48岁、在长江集团干了27年的长子李泽钜;留给次子李泽楷的则是“超过其现在身家数倍的资金支持”;而他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基金会,则交由两个儿子共同打理。李氏试图将家族财产分配用一种公开化的方式解决,并未给“长和(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系”带来巨大震动,旗下公司的股价表现平稳,这为面临分家困扰的富豪们提供了借鉴。

  本命年的权利交接李嘉诚2001年接受《财富》采访时提到,彼时“长和系”的市值占港股总市值的15%,可谓举足轻重。截至2012年5月,“长和系”市值的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的比例近5%。根据《福布斯》2012年初公布的信息,李嘉诚的身家多达255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九,连续多年稳居华人首富宝座。《福布斯》也在随后发布消息称,Facebook的上市或使李嘉诚身家暴涨8亿美元。但由于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复杂,除了上市公司外,各种非上市公司、私人基金和家族信托林立,李嘉诚的真实财富很难准确统计。

  按照李嘉诚的分配方案,李泽钜将得到超过40%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的股权,以及加拿大最大的能源公司赫斯基35%股权。这三块业务是李嘉诚旗下最值钱、也是权重最大的资产(约2000亿港元),堪称全球最金光熠熠的摇钱树。次子李泽楷将不占有任何“长和系”股权,但可得到巨额资金支持,“相当于他现在资产的好几倍,让他收购喜欢的项目,且不会和家族业务产生冲突”。据李嘉诚透露,李泽楷看中的新资产,并非和黄系六大业务,也不是传媒和娱乐业务,属于长线可发展的传统行业,与之洽谈业务的,都是香港和海外的公司。香港媒体称,从分配的公平性角度来说,李嘉诚两个儿子分到的财产无论是实物还是股票、现金,从数量上来说应该是旗鼓相当。

  李嘉诚还特别提到对李嘉诚基金会的安排。这家成立于1980年的公益基金,目前管理的资产达83亿美元(约525亿元人民币),被李嘉诚称为他的“第三个儿子”,该基金会迄今为止累计捐赠了16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投向教育事业;基金会亦进行财务投资,最近一次的动作是2012年6月5日宣布与和记黄埔通过旗下子公司掷1.25亿美元(约8亿元人民币)收购以色列一家主要电讯服务商75%的股权。

  李嘉诚称,其最近增持的长和股权会注入基金会,加上Facebook3%的股权等,基金会的规模将会是其个人财富的三分之一。他强调基金会将由两个儿子共同打理,李泽钜任主席。

  “量身定做”的分家方案

  李泽钜和李泽楷分别出生于1964和1966年,他俩在还不清楚董事会为何物时,就已经被父亲安排在董事会的“列席台”上。李嘉诚安排两人小学和中学都就读于香港圣保罗英文书院,毕业之后又先后都到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进行深造。人生轨迹的不同在大学时初露端倪——在香港地产业发展高潮的时候,长子李泽钜被父亲安排选读了土木工程专业攻读硕士,李泽楷则依据自己爱好读了计算机专业。

  毕业后李泽钜直接进入长江集团。温哥华世博旧址开发工程的成功,让他在家族企业中初步奠定根基。1993年2月,长实集团董事局擢升董事李泽钜任长实董事副总经理。不足30岁,他已管理市值541亿美元的商业帝国,两年后,他以25倍认购额的骄人成绩完成长江基建的分拆上市,让李嘉诚高呼满分。同时,他还控制着欧洲第三代移动电话网和世界最大的港口运营业。2009年,李泽钜又下注加拿大航空公司,成为最大单一股东,并拿下素有“暴利奶牛”之称的石油巨头赫斯基。李泽钜似乎为家族而生,他谦和、周全、稳健,将父业送上市并开拓全新的加拿大及欧洲财富版图,可以说现年48岁的李泽钜“继位”毫无争议。相比哥哥的低调沉稳,李泽楷展示了更多我行我素的野心。

  25岁,李泽楷已能强势对战62岁的传媒大亨默多克,以7倍溢价出售StarTV。5年后,他自立门户——打造3亿变600亿的高科技概念股,并空手套得亿万地产,赢得“小超人”美誉。桀骜不驯的李泽楷向来不走寻常路。他不顾父亲劝阻,强力与“发明大王”黄金富对抗;2010年,李泽楷曾因涉嫌电讯盈科私有化操纵股价而遭受香港警方调查。现在,他正在全球展开收购狂潮。这位性情中人的情史也段段高调精彩,前女友包括大法官之女、日籍主播、社交名媛、混血律师等,2008年,李泽楷豪掷1亿港元为混血影后梁洛施赎身解约并未婚生子,四年后,又不惜付5亿港元分手费换回自由身。

  对于46岁的次子李泽楷,李嘉诚许以重金,全力支持其收购心仪的公司,这个安排显然很符合李泽楷冲劲十足的风格。

  曾协助澳门前特首何厚铧撰写施政报告的港澳问题专家、民间智库成员冷夏先生评价:“李嘉诚顺应两个儿子的个性而做出分家安排,很是明智。”所谓知子莫若父,李嘉诚针对两个儿子的不同脾性,通过长期考虑,才做出了这样的家产分配方案。一同出席记者会的李泽钜说:“爸爸的安排我们永远都OK。”李嘉诚透露,他的小儿子李泽楷对于财产的分配也很满意。

  财产易分,人脉难续成功的分产不等于完美的传承,财产分配只是蜗牛头上的一个触角,想让家业常青,创业者虚拟资产的传承才是最重要也最困难的。企业分家和传承,其实重点并不在资产,有形的资产毕竟是死的,理论上讲只要协调得当、妥善分配亦无不可。然而分产和传承的核心更在于如何继承和发扬家族经年累积的无形资产以及强大的人脉。

  李嘉诚也深谙这一点,很早的时候就带两个儿子出现在各种重要场合。1986年,李嘉诚与加拿大官员频频会谈,李泽钜就坐在一旁;1992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会见李嘉诚,出现在香港电视屏幕上的,亦有李泽钜和李泽楷;同年7月,新任港督彭定康受到长实集团的隆重欢迎,李泽钜和李泽楷被父亲介绍给新总督。2003年3月,李泽钜成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并在2008年5月2日参加了香港的奥运火炬传递。

  据冷夏的观察,经商做事循规蹈矩的李泽钜与香港政商界的关系比较和谐,但很难说有重要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性格西化、不太注重传统的李泽楷,并不很在乎方方面面的关系。“两个儿子更要学习的,可能是李嘉诚处理政商关系的手法和与政治保持适中距离的智慧。”冷夏说。

  有人说,李嘉诚最大的天赋就是“能一眼看到事物的发展方向”。也许最困扰李氏的从来不是财产的分配,而是传承。不过智慧的老人早有准备,那就是他常挂在口边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慈善基金会。基金有自己的生命,无论分产后大儿子和二儿子如何进行属于他们的“二次创业”,起码“第三个儿子”永远不会让李嘉诚失望。

  邵逸夫在分产方面的做法最值得称道。这位被称为“六叔”的香港娱乐大亨,因为其创办的TVB电视台影响了香港几个时代的流行文化。但是,邵逸夫的儿子对接手他的娱乐生意,并没有多大兴趣。邵逸夫本人非常洒脱,有别于传统富豪,他并不强求自己的企业一代传一代,反而早在1975年就成立邵氏基金,至今捐出过百亿港元予教育和医疗;更在2002年创立邵逸夫奖,每年奖励在天文、医学和数学上有卓越成就的学者,被誉为“东方的诺贝尔奖”。香港社会称赞,或许数百年后,今日陷于争产的富豪都已湮没无闻,但邵逸夫的慈善事业仍为人所熟悉。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我国专项清理1年停收费高速路屈指可数
  • 体育奥运-国羽女双被取消资格 李永波道歉
  • 娱乐《中国好声音》幕后:导师座椅造价80万
  • 财经合肥市地税局:农民工10月起需缴个税
  • 科技微软宣布Win8开发完成:发布RTM版本
  • 博客女双消极比赛符合规则 要喝彩还是嘘声
  • 读书古代五大精锐军队:唯"岳家背嵬军"不败
  • 教育海归造假根在高校为争一流造人才泡沫
  • 育儿半岁内婴儿纯母乳喂养仅30% 微博关注
  • 健康普洱茶能减肥吗 购物小票含双酚A致癌?
  • 女性防晒服被指炒作 时尚圈高薪CEO榜揭晓
  • 尚品寻找最性感的天然泳池 迪拜海底五星酒店
  • 星座12星座凤凰男 测试拼爹时代你拼啥
  • 收藏摔坏玉观音被索赔12万 蒋经国收藏春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