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5日15:34 新浪财经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作者:赵博文

  市场回顾:

  海外市场方面,美国8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15.1万人,不及预期的18万人,大幅低于7月的25.5万人。美国8月失业率为4.9%,高于预期的4.8%,持平7月。非农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迅速降至95.32;美国三大股指均高开;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跌后又有所回升;布伦特原油扩大涨幅至近2%,报46.35美元/桶;黄金大涨20美元至1330美元/盎司。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美联储9月加息的概率从报告发布前的24%下跌至18%,12月份的加息概率下跌至44%。

  一级市场方面,本月24日新发10年期国开债160213中标利率3.05%,全场倍数6.53,但31日增发10年期160213利率3.11%,全场倍数2.5倍。再次说明配置户是天生的空头,追涨杀跌,钱一直很多,但在收益率上行时期,并不一定会形成需求。但另一方面,一旦形成需求,债券进入持有至到期账户,就不会再卖出,因此我们看到,虽然临近月末的调整幅度很大,但由于是交易户抛盘,所以量不大。

  二级市场方面,8月前半段,收益率沿袭了7月的下行走势,尤其在7月的经济和金融数据公布后,下行幅度更大,到8月15日下行到历史低点,10年国债2.64%,10年国开3.04%。但7月以来的快速下行让收益率越来越薄,机构心里也越来越脆弱。随后稍有风吹草动就引发债市大幅调整。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企业盈利数据改善、美联储加息预期上升、美国LIBOR利率走高、债市去杠杆预期等,都形成了接连不断的冲击,造成8月后半月收益率大幅震荡上行,临到月末才有所回落。具体的,截止8月末,10年期国开债3.20%较上月末上行4BP;10年期国债2.74%,下行4BP;5年AA中票3.74%,下行12BP;5年AA企业债3.85%,下行18BP。

  事件点评:

  1、非农低于预期,但美联储年内加息仍是大概率,我们点评如下:

  非农低于预期,确实降低了美联储9月加息的概率。美联储加息的具体时间表,估计耶伦自己也没有,一切都要视情况而定,而这个“情况”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就业。由于6、7月份的新增非农就业人数都在25万人以上,因此,如果8月依然能保持20万以上,则9月加息将成为大概率。但数据公布后远低于市场预期,而且与5月因罢工引起信息业就业大幅下降不同,8月的下降基本属于全行业的下降,比如建筑业和制造业再次出现负增长,专业服务增速也明显放缓。再结合美国8月ISM制造业PMI降至49.4(前值52.6),美国经济在8月确实出现反复,因此,当前会让美联储很难下定决心。

  但美联储加息并不只看基本面,还有增强货币政策弹性的需求。耶伦在Jackson Hole的讲话核心观点就是如何设计未来弹性的货币政策框架。而且不断强调如果未来美国再次陷入衰退后,美联储将采用哪些货币政策工具应对。说明美联储屡次提出加息,并非由于担心经济过热,这与历史上美联储加息主要为防止经济过热显著不同。此轮加息更多是让货币政策回归正常,重新具有弹性,为未来调控经济预设空间。毕竟当前日本和部分欧洲国家施行的“负利率”政策对提振经济鲜有成效,反而加大了金融资产泡沫,延后了市场出清,可能酿成更大的风险(比如,未来其中一个很大的风险点就是金融资产无法定价,因为绝大多数金融资产未来的现金流都不是确定值,而是随机游走,可能是某个概率分布的函数,因此需要依靠无套利的假设去定价,而无套利的假设要求无风险利率为正值,而负利率会直接推翻无套利假设,让这个概率分布不存在,资产也就无法定价)。

  2、美元LIBOR上升对国内流动性影响不大

  7月以来,由美联储加息预期上升,和美国货币基金新规即将实行,共同导致了美元LIBOR不断上行,3个月期从0.65%上升到0.83%。市场开始担心美元流动性的收紧将影响到国内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我们认为这种流动性的传导链条,并不成立,主要由于:

  首先,历史上看美元LIBOR与国内银行间市场利率在多数时候并不相关。美联储上一次加息周期是在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但无论是国内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还是同业拆借利率,从2004年6月到2005年11月,基本处于震荡下行趋势,7天回购利率在05年上半年甚至一路回落到1附近。而从07年开始的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和量化宽松期间,国内银行间利率却在大幅震荡,13年甚至还出现了“钱荒”。

  其次,美元广义货币是流动性传导链条的关键。我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美元是人民币基础货币的基础货币。这里所说的美元指的是美元的广义货币。04年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但美国实体经济信用扩张还在持续,用M2计算的货币乘数依然有8-9的水平,每季度依然有2000亿美元左右的经常项目逆差,这些美元流入其他国家,尤其是流入将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国家,就会让这些国家的央行印发基础货币。比如我国在04-06年的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平均每月有2000亿人民币左右。因此才出现了美元LIBOR收紧,但国内银行间流动性依然宽松。而金融危机之后,尽管美联储大幅降息并实行量化宽松,但美国实体经济信用扩张大幅收敛,经常项目逆差也降至不足千亿美元。缺少了广义美元流动性的支持,导致我国外汇占款负增长成为常态,国内流动性较此前也大幅收紧,即使在央行不断降准降息之后,也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

  再次,国内资本管制导致美元升值对国内流动性影响有限。有逻辑认为,美元LIBOR上升是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反应,意味着美元升值,从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回流美国。历史上看,美国加息对新兴市场影响较大,因为新兴市场更多是小国开放经济。强势美元下,资本外流导致国内流动性趋紧,从而引发通缩,经济陷入衰退。但中国并非如此。根据“不可能三角”,在控制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后,政府可以达到利率政策独立和汇率稳定。从去年底开始,中国不断加大资本管制,导致即使换汇后,美元也很难汇出境外,从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从“藏汇于民”已发展为“藏汇于银行”。因此,我们很难看到此前曾在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发生的资本外逃。而资本账户的限制,又让央行仍有多种工具放水补充流动性的同时稳定汇率。另外,此次美元LIBOR利率的抬升更多由于美国货币基金新规导致,在市场早已充分预期的情况下,即使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美元升值空间也很有限。

  最后,国内企业偿还外债更多与国内经济相关。有逻辑认为,由于国内企业的美元外债通常以LIBOR定价,因此,当LIBOR不断上升时,国内企业偿债压力也增大,从而导致企业为降低融资成本而购汇,提前偿付美元外债。如果我们回溯04年美联储加息初期,从中国的国际收支上看,在04年3、4季度确实出现了2个季度的金融账户负债的净减少,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在这两个季度经济出现了下滑(GDP从04年2季度的11.6下滑至4季度的8.8%)。但伴随05年初国内经济企稳,企业外债再次体现为扩张趋势,而此时美元LIOBR仍在上行。简单统计国内GDP和国内企业外债走势,二者相关系数近0.3,而美元LIBOR与国内企业外债相关系数几乎为0。

  综上,我们认为伴随美国经济复苏的确认,广义美元还将伴随美国实体经济的信用扩张而持续增加,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也将扩大,从而不断向外输出美元流动性,而国内对资本的管制使得美元易进难出,有利于国内流动性的宽松。

  3、理财规模扩张 配置偏爱债券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截至2016年6月底,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6.28万亿元,较2016年年初增加2.78万亿元,增幅为11.83%。我们参考中债登和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公布的2015《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在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债券依然是理财的首选资产,且今年以来更为受到理财偏爱,投资规模占比从2015年底的29.5%大幅上升至36%,仍以信用债为主,占理财资产余额的29%,利率债占比7%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由于监管限制、银行自身风险控制,以及实体经济本身需求降低等,规模占比变动不大,仅从2015年底15.7%小幅上升到16.5%。而其中涉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非标债权类资产规模,较2015年底下降2.34%。

  银行理财投资债券的规模和占比“双升”,再次说明经济下行加“资产荒”背景下,债券因其相对安全性和获利稳定性,成为银行理财投资配置的首选资产。

  从2011年开始银行理财规模爆发式增长以来,理财一直是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市场最大的需求方,其一举一动,对债券市场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013年初,银监会8号文对理财投资“非标”比例作出限制,很多当时投资“非标”超过比例的银行,为规避监管,将“非标”纳入表内同业项下,导致银行同业往来资金规模加大,链条加长,最终引发“钱荒”。

  2014年初,银监会接连出台11好文、127号文,将“非标”清出表内同业项,“非标”增量规模急剧下降,缺少了“非标”的分流,理财开始加大对债券的配置,从此开启了债券牛市。

  2015年中,财政部开启地方债务置换,一方面,由于缺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需求,“非标”规模增速继续下降;另一方面,财政旋转门派生大量存款,由于并未立即置换存量债务,导致滞留在银行的企业存款帐上。由于只有活期存款才能购买理财产品,而且在理财产品到期后,也自动转为活期存款,因此,造成在每个月末统计货币时,企业活期存款增速上升,也成为M1-M2剪刀差扩大的一个原因。

  我们认为,未来理财规模还将继续扩张,而且债券依然是理财资产配置的首选。主要由于:

  首先,银行表内资产经营状况不断恶化。伴随15年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完全放开,我国存款利率已经完成了市场化进程。但这也压低了商业银行表内的盈利空间。尤其是15年以来的降息周期,贷款利率下调幅度远大于存款利率,造成商业银行净息差的不断收窄,银监会数据显示,净息差已从14年底的2.70%,下降至今年6月底的2.27%。另外,从近日银行降薪减员也可见一斑。银行表内传统的存贷业务盈利恶化,迫使银行将更多发展表外业务,理财就是首选。

  其次,贷款投向的“非市场化”导致银行借道理财。当前银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已经完成,但银行贷款端却尚未市场化。主要体现在虽然贷款利率市场化,但贷款投向却不是市场化,比如对城投平台、“两高一剩”等行业贷款的约束,以及设定贷款规模指标等。另外,国内商业银行目前缺乏可以对冲表内风险资产,从而节省资本金的工具,也造成了银行有意愿通过理财将表内资产转至表外。

  再次,银行之间的存款争夺依然激烈。虽然银监会在去年取消的贷存比考核,但依然存在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等考核,而且银行存款规模也是决定其能得到贷款额度多寡的重要参考。

  最后,对“非标”的监管趋严将迫使增量理财资金转入债市。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银行理财新规,对理财投资“非标”的限制更为严格,尤其禁止了资本净额低于50亿元的银行投资“非标”。虽然目前仅停留在传闻阶段,但监管层防控银行理财风险的意图已非常明显,也意味着未来标准化的债券资产将受到银行理财更多的青睐。

  债市展望:

  资金面上,9月资金面大部分时间将保持中性,当前超储率已升至2%的附近。从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开始,资金面紧张程度得到大幅缓解,8月整体央行实现净投放近2000亿。另外,7月新增财政存款4882亿,保守估计大部分会在8月投放,则两项合计超储率将提升至2%附近。当然,伴随周一商业银行补缴准备金,对资金面仍将形成一定冲击。

  金融数据料将走高。首先,企业贷款依然偏弱,新增贷款依然主要依靠居民按揭贷款支撑。8月部分银行暂停了票据业务,造成票据准备金存款减少;另外,6-7月份合计发行了1.4万亿地方债,而根据财政部81号文要求,对于已入库的公开发行置换债券资金,原则上要在一个月内完成置换,加之8月发行近1500亿的定向置换地方债,将显著降低企业贷款存量。但8月房地产销售再次升温,30大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27%,高于5-7月,因此,居民按揭贷款增速将依然较高。其次,基数偏低。去年811汇改,巨量外汇占款外流,使得去年8月份的M2增长偏低。此外去年在股市回落过程中,“股权及其他投资”这个分项也出现净减少,形成了低基数。预计8月份M2在基数影响下可能回升到接近11%的水平。

  经济面上,8月多数经济数据料将小幅上行。首先,中采PMI重新回到扩张区间。8月份中采制造业PMI为50.4%,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升至荣枯线以上,为年内最高,同时也是2014年11月以来最高。结构上,生产和需求均改善;产成品库存继续去化,采购量大幅上升,原材料采购和价格齐涨,同时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继续大幅改善,企业开启主动补库存迹象。其次,高频数据继续向好。8月发电耗煤同比继续走高,而由于今年立秋早,天气转凉,因此不存在类似7月的高温干扰数据。而且,粗钢产量、水泥价格、CRB、南华工业品价格也都在抬升,预计工业数据将继续好转。再次,PPI跌幅继续回升。PMI中的原材料购进价格继续大幅上升,而该项与PPI环比走势较为一致,我们预计8月PPI同比降幅将继续大幅收窄至-0.8左右。食品方面虽然蔬菜价格继续上涨,猪肉价格有所企稳,但这两项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因此不会有正面拉动;非食品方面涨幅普遍低于季节性,因此,CPI可能较7月有小幅回落,预计1.7%附近。

  操作建议:

  我们曾在上周周报建议机构当前债市经过前期的收益率的大幅下行,可以获利了结,置换为流动性较好品种。虽然近期在债市大幅调整之后,收益率又有所回落,但我们依然认为基本面尚不支撑收益率回落。当前的大起大落,快上快下,只能说明交易盘心理的恐慌,在这种心理下,反弹的经济和金融数据将造成较大压力,任何官方或传言的消息都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造成加大的估值压力。因此,我们认为当前调整尚未结束,机构稍安勿躁,等待更好的配置时点。

责任编辑:杨雪 SF114

相关阅读

被商业包裹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

我们的生活将变得透明,然后被商业深深包裹,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我们亲手打造了它,然后终身被之缠扰。

G20让中国人的钱更稳、更值

如果G20层面上能够就人民币的价值与稳定性取得重大战略共识,老百姓出国必须要进行的 兑换、消费、支付也将更便利。粗略估计,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推进每年至少能为中国贸易、老百姓出国消费额年均至少省下3000亿元的交易成本。

未来将发生的五大趋势性变革

在过去,几乎所有的机器人都被应用于重工业,为保证安全其往往远离人类作业。而在如今的战场或工厂,机器人已经开始与人类并肩工作。可以想像,未来十到二十年,机器人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应该克服人民币浮动恐惧症

在中国目前经济存在产能过剩、通货收缩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只要不是暴跌,汇率贬值对中国经济应该是利大于弊。别人都在拼命让自家货币贬值,我们却用掉数千亿美元来维持汇率稳定,回头来看,这有些得不偿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