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转债追涨助燃 转债市场或将升温

2013年09月13日 01:33  第一财经日报 

  周绾绾

  继9月11日收盘暴涨21.68%之后,重工转债(113003)9月12日继续追涨8.42%,以144.22元报收。与之对应的正股中国重工(601989.SH)昨日涨停,成交金额仅1461万元。低风险理财网站集思录数据显示,重工转债提前预判中国重工股价或将追加多个涨停。

  而随着重工转债近日的暴涨和巨额成交,其“T+0”交易制度及无涨跌停板限制、预判股价、通过融资融券在股市债市之间套利、发行时赠送“红利”给原大股东等功能,使得转债市场走进了更多投资者的视线。

  与股票市场“T+1”交易及10%涨跌停限制不同的是,转债市场更加市场化,“T+0”交易制度及无涨跌停板的限制,使得部分股票在涨停的时候其对应的转债仍有上涨空间,提前预判股价后续走势。

  9月11日,中国重工复牌首日股价就现涨停,但由于股票市场投资者卖盘极少,全天成交量仅2141万元。而同日,重工转债开盘后暴涨,盘中最高涨幅达27%,成交金额为57.15亿元。

  9月12日,重工转债继续追涨,收盘价144.22元,涨幅8.42%,创下约45亿成交金额。而其对应的正股中国重工12日以5.40元的价格收盘涨停,全天成交金额仅1461万元。不少投资者因为在股票市场上遭遇无票可买的尴尬,纷纷转到转债市场上对重工转债“扫货”。

  对转债的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一旦转债出现转股折价行情,就是套利的大好时机。也就是说,当转股溢价率为负数的时候,就可以操作。可转债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居多,较为理性。同时一般转债较少出现折价情况,一旦出现折价,其转股价要低于股票的现价,存在理论上的套利机会。

  套利者可以融券卖出正股,同时买入转债进行转股操作,就可以做到在可转债市场上锁定股票的持有成本,在股市上同时卖空锁定未来的收入,扣除从操作至行权期间的利息费用,就可以挣到一个可观的差价利润,从而实现套利。

  目前二级市场上可交易的可转债债券共20多只。且可转债上市首日大部分都有可观的涨幅,大股东参与配售并在二级市场抛出套现也是业内不成文的合理套利行为。

  最近可以参照的一个案例是,东华转债(128002.SZ)于8月19日在深交所上市,而其对应的正股东华软件(002065.SZ)在8月22日发布公告称,8月19日至8月22日期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已通过深交所出售其所持有的东华转债476万张。截至8月22日,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再持有东华转债。根据集思录数据,东华转债上市三天的均价皆在120元以上,大股东配售全部减持完毕后,短短三天净赚1亿以上。

  “我们现在筛选再融资项目的时候,对那些质地优良的企业首推可转换债券。”北京一家证券公司的保荐代表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比起非公开发行等,可转债对质地优良的客户更有吸引力。“业内不成文的规定,就是送给原有股东的一个福利,起码承销费是可以赚到的。”他同时表示,大部分再融资客户都难以满足可转换债券的发行需求。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发行可转换债券,必须满足下面三条要求: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百分之六;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

  上述保荐代表人称,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再融资企业并不多。“即使如此,还要看大股东对自己二级市场股价的表现是不是有信心,如果二级市场股价表现较差出现持续下跌的情况,则会面临投资者选择不转股到期兑付,对上市公司来说则会失去融资功能。比较失败的一个案例就是歌华转债现在的转股价格是14.79元,而对应正股歌华有线的二级市场股价现在才7块多钱。”但总体来说,他认为可转换债券依然是值得推荐给质地优良客户的一个再融资品种,对大部分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来说,依然是送给其原有股东的一个丰厚“福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叙利亚同意交出化学武器换取西方不动武
  • 体育第12届全运闭幕 广东男篮惊魂胜辽宁夺冠
  • 娱乐法院驳回李方再开庭申请 曝4处监控视频
  • 财经房价现失控风险 住建部下月急查限购限贷
  • 科技iPhone 5c被指定价高:利好国产厂商
  • 博客个税沦为工资税:中产收入阶层最受苦
  • 读书解密:毛泽东长达4页的《个人履历表》
  • 教育女教师开宝马下乡教书 每月拿2千工资
  • 刘杉:中国经济第二季是多雨季
  • 龚蕾:金融危机五周年的思考
  • 潘英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正确方向
  • 安邦智库:中国城市经济面临全面转型
  • 谢作诗:为何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低
  • 叶檀:个税沦为工资税让中产最受苦
  • 徐斌:强美元是福音而非噩耗
  • 曹凤岐:新股发行体制如何改革
  • 张明:温州企业家为什么跑路
  • 赵伟:反垄断敢不敢碰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