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债市下半场如何走出形象危机

2013年05月03日 01:45  第一财经日报 

  董云峰

  一场突如其来的监管风暴,让中国债券市场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风暴背后,是债券市场过去数年来的“大跃进”,以及远未彻底的市场化。

  与此同时,在央行公开介入后,这场债市风暴进入“下半场”,一系列整顿与治理措施逐渐出台。

  上周三,央行召集主要商业银行开会,要求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自查,防范债券交易风险,同时表态将规范代持业务,对丙类户要逐步取消或升级;次日,央行要求暂停券商资管、信托产品和基金专户等三类产品在银行间债市的开户申请。

  多位市场人士还透露,央行近日下发了《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讨论稿,旨在规范理财资金进入银行间债市的行为,其中包括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升级为乙类户,并要求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银行间债市的资金门槛为5000万元。

  树大招风

  某种程度上,用一句古语“树大招风”来形容并不为过。

  近年来,以信用债大扩容为核心,中国债券市场一路高歌猛进,规模迅速超越股票市场,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前4月,我国债券市场发行各类信用债1.53万亿元,同比增长近七成;其中,共发行中期票据4757亿元、短期融资券6767亿元、企业债2673亿元、公司债1114亿元。而在2008年前4月,信用债累计发行量不过2000亿元。这意味着,在过去5年里,中国债券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另一组数据是,十年前,我国债券市场全年发行量在1万亿元左右,交易量10多万亿元;十年后,年度发行规模达到8万亿,交易量超过240万亿元。

  站在社会融资规模的角度,债券上位、股票萎缩的趋势一目了然。据央行统计,一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6.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7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7520亿元,同比多3560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617亿元,同比减少258亿元。

  在这种反差之下,债券业务变成许多机构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在证券公司,固定收益部门的员工一下子“咸鱼翻生”,待遇不断跳升;在公募基金公司,固定收益业务同样大发展,债券基金经理变身为明星。可以说,债市发展带来的赚钱效应,开始让越来越多的人“眼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万家基金邹昱、中信证券杨辉和齐鲁银行徐大祝等人纷纷“落马”,债券市场的种种灰色手法大白于天下,令公众倍感吃惊,债券市场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形象危机。

  “市场发展太快,而监管和相应的制度建设没有及时跟上。”一位券商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况且在多头监管之下,利益格局纷繁复杂,目前被查出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灰色地带

  在这次监管风暴中,代持、丙类户和一级半,成为最受诟病的三个领域。然而,这三者的存在及其异化,主要是行政化抑或市场化不彻底的结果。

  分析人士认为,债券代持是规避过度监管所产生的,正是现有的制度约束和杠杆限制,使得正常的债券市场投资和投机无利可图。因此,如果没有合理的疏导,即使此次严惩并禁止代持,市场参与者仍然会找到其他方式绕开监管。

  作为一项生意,代持养券之所以成为无风险套利,与行政主导下的债市零违约紧密相关。目前,我国信用债市场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三,却一直没有出现实质性违约。

  对于丙类户,其曾为活跃债市流动性作出过重要贡献,之所以成为“藏污纳垢”之所,主要是金融机构内控不严所致。丙类户往往涉嫌债市灰色交易,因为债券交易主要交易对手是金融机构对金融机构,而一旦丙类户介入,直接可以和金融机构打交道,就和个人利益直接挂上了钩,成为向有关政府官员、大型金融机构的高管输送利益的工具和通道。

  “从目前发生的案件来看,所有违规交易都是由于内部控制和管理漏洞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接近央行的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称,首先应从案件发生的源头着手,严格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人员管理,从根本上防范债券交易业务中的关联交易和内幕交易。

  相形之下,一级半问题,在圈内早就是公开的秘密。即便在此次风暴之前,对于一级半“黑幕”,债券市场从业者往往三缄其口,不愿多谈。

  根源何在?由于我国债券市场本身尚未成熟,加之发行审批和定价的不够市场化,缺乏透明度,使得债券发行价格大多高于二级市场价格,这样一来,承销商以及与之相关的机构和人员,就可以分食中间的差价。尤其是信用债,其差价少则数十个基点,多则100个基点以上;考虑到动辄数十亿元的债券发行量,仅10个基点就意味着100万的差价。

  去年全年,我国信用债累计发行超过3万亿元,即便用最保守的10个基点的平均差价估算,就意味着300亿元的套利空间。鉴于行政审批的普遍存在,上述估计还没有包括债券发行审批环节的灰色成本。

  “我国债券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市场化改革的选择。”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杨农近日撰文称,秉承市场化理念,围绕市场机制所坚持推进的优化改革,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收紧公款消费后奢侈品销量应声下落
  • 体育欧冠巴萨总分0-7出局 拜仁晋级决赛 视频
  • 娱乐钢铁侠3首日1.3亿创纪录 致青春累积3亿
  • 财经多省反对中央统筹养老金 不愿补贴穷省
  • 科技中移动反腐风暴:广州移动总经理被带走
  • 博客谭飞:《致青春》最打动我的亲热戏
  • 读书陈云为何力排众议反对判处江青死刑
  • 教育网评十大痛苦专业 计算机医学数学前三
  • 育儿爱尔兰双胞胎相隔87天先后出生(图)
  • 黄鸣:商人不应丢弃贵族精神
  • 金岩石:新国企倒逼新民营
  • 秦红:基金不再只是公募基金
  • 张茉楠:三大矛盾依然困扰中国经济
  • 杨涛:日本量化宽松的货币魅影
  • 叶檀:全球经济处于漫长冰河季
  • 陈虎:500亿只是国企巨亏的开始
  • 朱大鸣:唱衰中国楼市屡屡落空为何不道歉
  • 甘犁:地震救援的捐款经济学
  • 洪平凡:世界经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