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央代发地方债:怎么发怎么花怎么还(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1日 01:35  东方早报

  刘桓:之所以地方债采取财政代发的形式,我认为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有利于监管,一个是有利于债券信用等级的提高。债券在我国是有市场的,市场的表现和它的等级有信用关系。地方政府发债等级较低,中央政府发债等级较高。发债在我们国家看来是大势所趋。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我们要单独探讨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权力。

  项目监控 决定债权使用效果

  主持人:拟审议的地方债的规模在2000亿左右,这个规模是怎么匡算出的?它的分配机制会是怎样的?

  杨志勇:这个我不好预测,我不知道这些项目会跑到哪里去,怎么个用法。因为投到不同地方拉动是不一样的。

  上一次1000亿元应该主要是跟项目走,这一次可能是更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但是因为都没有看到很具体的方案,也没有办法进行系统比较。2000亿元现在的投向不是很清楚,目前只是有一个原则,投资地方自有项目还是中央政府项目,这些都还不是很清楚。

  最终的债务还是要根据偿债能力来分配。如果像一些西部的省份没有偿债能力,偿不了的话最终还是要由中央来承担。这样的话,还不如中央政府对它来进行转移支付。如果东部地区,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有资金缺口,无力还债,但是一旦经济开始好转,就可以偿付债务。而且东部地区的恢复能力要比西部地区恢复得快。

  中国省份贫富差距的问题不会因为发放地方债而加剧。

  陈新平:我不清楚2000亿元规模具体是怎么匡算出的。在分配上,我觉得首先是需要倾向有偿债能力的地方。

  地方债是以地方政府为偿债主体的债务,所以首先要考虑发行人有没有偿债能力,没有偿还债务能力的主体去发债,将会引发债务风险。

  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和地方的偿债能力挂起钩来,倾向于一些偿还能力比较强的省市发债。地方债主要是为地方公共产品的提供而筹集资金,对那些经济稍微落后地区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适当倾斜分配国债资金加以解决。

  不过,这样就会产生一个矛盾,越是条件不发达的地方越需要钱,如果地方债指标分配到那些发达省市,如果向它们倾斜,真正经济比较困难地方的发债指标就会较少,目前的方式应该也是属于一个试验的阶段,要兼顾风险控制和资金需求两方面的平衡。

  刘桓:债务是由哪个地方发行,哪个省偿还,这是由项目决定的。我们不会吃大锅饭,也不会平均分配。比如这个项目是哪个省的,我们就要哪个省进行债务的发行和偿还,省份的还款能力也是由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决定。它不会用于经费性开支,或者没有还款能力的开支。

  这次发债就形式来说,没有改变中央发债的形式,只不过偿还的主体由中央政府变成地方政府。当然受益也主要是地方政府受益。只是这方面有变化,债券的其他特征和要求都没有变。

  我们要强调的是这2000亿元债券使用效果的评估和施工的监控,这点是保证这笔资金能够完全偿还,起到经济作用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

  风险在于如果在前期论证不足,对以后财政还款付息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要特别强调的是监管和审计,按照我们的理解,这次采用中央代发的形式,让中央政府担任这笔债务的最终担保人,也是为了避免地方政府使用项目造成损失。

  主持人:如何控制风险并保证募集资金用于政府规定项目?

  杨志勇:对地方政府来说,这2000亿分到各个省之后,监督资金是用来做什么项目,是否跟民生相关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地方政府自己的钱用到哪些方面就不是很清楚了。

  陈新平:这个必须要做到。国债主要投向基础性、公益性领域,这些领域收益比较低,私人企业不愿意投资。地方债也是一样,其募集的资金也要投向商业机构不太愿意投资的领域,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基础教育等收益性低的领域。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职责,地方债是履行这种职责的融资手段之一。

  在地方债方案出台之后,会有一系列的监管和偿还实施细则出台。这包括发行资格的认定,规模的确定,资金的投向以及资金的偿还等。

  刘桓:这个不用担心,我们国家是有相关的预算来进行约束的。

  地方自行发债 尚需明确自主程度

  主持人:如果未来地方政府真正具有资格发债,我们还面临哪些障碍?

  杨志勇:地方债最终的落实还牵涉到预算法的修改,前几年就已经有所讨论,当时就提到要给地方政府发债权,但是给哪一级地方政府发债一直有争论。从整体上说,如果地方政府想借钱,需要知道它的信誉怎样,地方政府现在的信息不是很透明,所以还只能是采取由中央代发的办法。

  自主到什么程度现在还没有定论。比如美国的地方政府可以自主发债,如果不能支付,就可以申请破产,日本的地方政府如果还不起地方债,上一级政府或者中央政府会代替还。但是代替的前提是,地方政府发放地方债需要上一级政府或者中央政府批准。

  即便是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也会有不同模式,我们需要哪一种,还是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开闸在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