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债券市场基础建设再上台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 01:40 证券日报

  国债回购制度完成“新老转换”

  □ 本报记者 侯捷宁

  记者日前从中国证监会了解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老国债质押式回购(以下简称“老回购”)所有品种于6月12日终止交易,余额全部到期并正常完成交收。至此,历经14年运行的老国债回购业务压缩完毕,同时新国债质押式回购(以下简称“新回购”)业务运行平稳,完全实现了取代老回购的目标,标志着国债回购制度改革顺利完成。

  据了解,作为上海

证券交易所1993年12月开办的交易品种,国债回购十几年来已成为证券公司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对国债顺利发行和流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国债回购制度设计上存在一定的漏洞,致使违规行为有可乘之机。

  业内人士介绍说,2003年以来,部分证券公司违背国债回购中不得擅自将客户国债用于回购融资等相关规定,违规挪用客户国债并通过国债回购进行融资,既侵犯了客户权利,又形成较大的市场风险。

  针对此情况,

证监会组织上交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认真研究论证,提出了新的国债回购制度改革思路。证监会有关人士介绍说,按照稳妥有序、分步实施、新老划断的原则,形成了国债回购制度改革方案,同时确定了“先易后难、分步到位、配套实施、稳步推进”的改革原则,在保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分步推出新回购、逐步压缩老回购,通过一个新老并行阶段最终实现顺利转轨。

  首先,先推新回购,维护市场正常的资金链。鉴于国债回购中的大部分业务基本上属正常合规业务,因此在停止老国债回购之前,先开新的经完善后的国债回购。同时,实行“新老划断”逐步过渡的方式,新挂牌的质押式回购实行新规则,老回购继续实行原有规则。

  其次,对老回购采取“先降温,后撤火”的方式。压缩老回购,既是解决国债回购历史遗留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恢复投资者信心、发展新回购市场的必要举措。通过不断扩大新回购业务、明确市场预期的做法,引导市场参与者逐步减少老回购交易直至全部压缩完毕。

  最后,区别情况,分类处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压缩方案,对不同情况实行分类处理,重点加强了对高风险证券公司回购规模的压缩工作。

  证监会有关人士介绍说,在证券监管系统有关单位密切配合下,经过一系列配套措施的组合运用,逐步建立起来的新国债回购制度在保障市场融资功能的同时,也具备了更为规范的运作程序。

  实践证明,新机制保障并促进了国债回购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新回购业务推出以来交易平稳活跃。从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新回购市场日均未到期融资额从18亿元增加到227亿元,日均融资额从4亿元增加到64亿元,完全实现了对老回购的替代。而国债回购制度改革的成功,也为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夯实了基础。

  上述人士表示,在此之后,证监会将组织交易所、结算公司,协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交易所债券市场参与主体,活跃回购种类,加快建设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同时,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交易结算制度,力争将交易所债券市场建成安全、高效的市场,适应债券市场发展的要求。

  ◆ 背景链接 ◆

  老国债回购制度的缺陷:交易和结算规则。主要为“席位联合制”的交易和清算模式,在这种制度下清算时,只要是在券商席位上托管的债券,都被自动统一折算成可用于回购的标准券。如果主账户不存在欠库行为,一般不会追究子账户是否欠库,子账户的分布也并不清楚,券商的违规回购因此有隙可乘。

  新国债回购制度优势:通过建立质押库以及按账户申报交易等制度切断券商挪券通道,从根源上防范挪用、串用风险;通过交易系统对回购交易申报进行前端检查,从技术上对挪用行为予以限制;通过推出投资者债券查询系统,在加强投资者保护的同时,形成对挪券行为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和制约。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