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利率掉期巨大套利空间VS制度性缺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7日 03:23 第一财经日报

  戎志平 徐以升

  上周二,国开行发行了5年期浮动利率债,发行利率高达3个月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0.48%,最终票面利率为3.53%。根据当时掉期市场的利率水平,该债券掉期到固定利率相当于4.98%到5.08%,在5%左右。而当时二级市场国开行同期限固定利率债券的收益率仅有4.18%。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购买浮动利率债券的同时,再进行一笔资产掉期交易,收益比购买固定利率债券可以高出80到90个基点,利率掉期交易给了市场一个非常可观的套利空间。

  面对如此大的套利空间,冷清的市场却告诉我们,众多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对此不为所动。

  对于成熟的市场而言,这是不可想象的。这一现象也再次凸显了债券市场缺乏投机、缺乏套利交易者的结构性缺陷,同时也再次凸显出债券市场资产配置和定价效率的低下。这尤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市场缺乏以交易为目的的参与者。基金和

证券公司是最积极的交易商,然而他们恰恰被排斥在利率掉期市场之外,无法进行套利和投机交易。这种人为的市场准入限制,造成了中国债券市场投资者和投机者严重不平衡,这是债券市场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第二,债券市场缺乏卖空机制。为了在浮动利率债券和固定利率债券之间进行套利,需要卖空固定利率债券、买入浮动利率债券并进行资产掉期交易。然而,由于现行卖空机制无法支持大额卖空交易,所以除非手中原来就持有固定利率债券,否则卖空固定利率债券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第三,部分机构内部管理僵化。国内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结果,作为评价投资收益和投资管理人员绩效的唯一依据,这束缚了投资管理人员的手脚。由于债券投资人员担心进行资产掉期交易后,掉期交易的市值变动会影响投资收益,因此宁可持有低收益的固定利率债券,也不愿买进浮动利率债券并进行资产掉期交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尽快取消人为的市场准入限制,培育对冲基金等投机交易商;引入中央方融券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债券卖空问题。作为金融机构,内部也应改革僵化的管理机制,以管理会计弥补财务会计的不足,更加客观地评价投资收益和投资管理人员的绩效。(作者戎志平为国家

开发银行资金局资金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徐以升为本报记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