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债市发展助推商业银行转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06:55 中国证券报
□淄博商行 王涛 李保国 商业银行是银行间市场的主体。截至2006年底,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到了9.25万亿,在亚洲仅次于日本,排名第二,其中80%以上的份额由商业银行持有。 债券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企业债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冲击银行的信贷业务,在盈利的压力下,银行不得不考虑业务转型,从债券市场的投资和承销中增加收入,这也将推动商业银行的现代化转型。 企债市场不断壮大 银行信贷模式面临变革 以债券市场为主的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大中型企业客户将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获取短期流动资金和长期项目资金,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大中型客户为贷款导向的信贷盈利模式受到直接的冲击。 从国外经验来看,20世纪90年代,日本和韩国都经历了企业债券市场蓬勃发展、银行信贷存量明显降低的过程。日本企业在1994-2004年的10年间通过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的规模从45万亿日元增加到80万亿日元,增长近一倍,而同期银行系统信贷余额从430万亿日元下降到260万亿日元。1998年以后,韩国企业债市场同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市场规模从90.1万亿韩元增长到153.3万亿韩元,私有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的筹资额在总债务中的比重从1997年的16.7%上升到1999年的21% 。企业债市场的发展对银行信贷业务的挤出效应,一方面减少了金融风险向银行系统的积聚程度;另一方面银行信贷规模的压缩也使得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日益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在我国,企业债发行规模持续扩大,2006年企业债发行接近1000亿,短期融资券累计发行规模达4343.8亿元,这部分资金绝大部分是归还银行短期借款。可以预期,随着企业债市场的快速发展,债券市场融资对信贷的冲击会更加明显。 因此,对于银行信贷业务来说,针对外部环境变化,必须不断创新, 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的定价能力、信贷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通过转换经营思路、改变竞争战略,最终将市场竞争重点转移到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上来——这也有利于较好的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开辟新思路。 债市发展提供多元化收入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都是以存贷款为主,贷款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风险的识别、监控和化解也主要是围绕信贷资产展开,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主要是以存贷款为核心,但是这种战略模式具有风险较高,收入结构单一、流动性较差的特点。正是债券市场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实施战略转型,把战略发展的重点从传统的信贷业务转向金融市场业务,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投资品种,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实现了资产和收入结构的多元化。 目前,债券投资业务已经在银行资产业务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债券投资和承销收入已经成为银行重要的收入来源。随着商业银行更多地参与债券承销、投资业务,业务不断多元化,商业银行将从传统的分业经营的商业银行转型为混业经营的商业银行集团。在这种转型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与证券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发展将进一步相互推动。 债市改革和创新推动银行转型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银行间市场的货币和债券工具创新达到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的目的,脱离长期以来固守的从资产和负债结构考虑流动性问题的模式,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特有的特点为商业银行提供主动的动态的流动性管理,提高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水平。通过债券投资,提高低风险债券在资产中的比重,并通过债券市场的产品设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债券承分销等多种业务,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从而形成商业银行规模和效益的可持续增长。在信贷风险控制操作上,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较长期限的资产,特别是信贷资产以证券化的方式通过债券市场进行销售,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整体资产期限,优化存量资产的结构。 根据我国金融开放和满足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商业银行需要满足8%的资本充足率。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核心资本的比重比较高,但是附属资本的比重比较低,随着资本市场广度和深度的发展,为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混合资本债成为可能,也使债券市场成为提高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要求,为股份制改革和公司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储蓄分流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存款业务增长速度放慢必然对银行信贷等资产业务构成影响。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发行债券(包括金融债和票据),进行主动性负债,增强负债业务能力,从而增强资产业务。因此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增强商业银行资本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