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2006年债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 05:53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琢磨 静静的回想了一遍即将结束的2006年债市,总体偏淡的行情走势与预期出入不大,没有大悲也没有大喜。但在清淡的行情下,2006年的债券市场发生的诸多事件影响之大、意义之深远,与往年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年货币政策的特点是政策出台频繁,但对债券市场影响甚小。今年的货币政策是近年来出台最频繁的一年,2次加息、3次提高准备金率、4次定向发行票据,平均1-2个月一次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为历史所罕见。单纯从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来看,除了最后一次提高准备金率的时点把握及其后续处理上有些失误外,其他政策操作中规中矩。从对债市的影响来看,如此密集的政策性利空,对债券市场的负面影响却相当小,不能不说是债券市场的一大特色。 货币基金走下神坛并深陷泥沼,应该是债券市场今年最发人深省的一件事。记得有一个电影,电影中一个小孩,通过仪器或咒语一下子长到了18岁的身材,做梦般地实现了做大人的心愿。货币基金就象这样的孩子,在需要明星的特殊时代,货币基金一出现就被闪光灯所包围,原本只具有单纯的流动性管理的能力,被管理层和基金公司赋予了“英雄”的责任。因此,货币基金兴奋得象“大人”,做起了自己不该做的事,做短线交易、赚差价,甚至高风险的杠杆投资,以实现资本利得拼排名,最好不得以饮鸠止渴、寅吃卯粮的透支方式维持高大的形象。现在神话已经破灭,已经没人关注回到原形后已提前衰老的虚弱孩子了,货币基金是今年最不幸的投资群体。 福禧事件的爆发是今年债券市场另一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并且是短期融资券市场的转折点。短期融资券从拼资源争抢额度的行业热点,到发行困难无人问津,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多数投资者可能已经忘却当时狂热的理由,但管理层却应当反思这样的“温差”是如何发生的,想想应该吸取的教训。 2006年是流动性充裕的一年,也是银行间回购利率创出多年来高点的一年;2006年也是债券市场创新最多的一年,但交易量却很少;2006年债市投资者看多热情虽然很高,但年底盈利却很少;还有很多很多…… 2006年是平淡的一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