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独立开户意味着什么

2014年02月19日 03:39  上海证券报 

  ⊙记者 金苹苹 涂艳 ○编辑 王诚诚

  日前,央行[微博]金融市场司向16家银行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给了银行理财资金进入银行间债市投资一个正式的“名分”。此前,由于央行对债市的整肃,以丙类账户进入债市的银行理财资金一度缺席债市,被暂停开户及买入。

  在众多业内人士眼中,此番央行对银行理财资金进入银行间债市重开口子,一方面明确银行理财产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体交易地位,另一方面旨在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银行间债市的行为。

  流动性管理难度将增加

  按照央行的规定,未来申请在银行间债市开设理财产品债券账户的管理人应按照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则开展理财投资管理业务,实现每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产的对应,每只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同时,申请在银行间债市开立债券账户的理财产品,应以单只理财产品的名义开户,但理财产品由非本行的第三方托管人独立托管的,也可以理财产品系列或理财产品组合的名义开户。此外,管理人的自营债券账户与理财产品债券账户之间,以及同一管理人管理的不同债券账户之间不得进行交易。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该通知的实施,不仅将有效杜绝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的灰色利益输送,同时也对未来银行理财的管理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一管理人的不同理财产品之间的债券交易和资金拆借行为被彻底杜绝,将增加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的难度。这意味着今后每个理财产品都需要独立地做好流动性管理的工作。”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姚岚表示。

  不仅如此,未来银行作为理财产品管理人,需要在银行间市场新开设若干债券账户,以实现每个理财产品对应一个债券账户,这将大大增加银行理财业务的工作量。为了尽可能降低理财业务的工作量,银行可能倾向于发行开放式理财产品,“因为这类产品账户开设和账户维护的工作量相对较小。”

  招商银行某位产品经理直言:“事实上,开发基金化的银行理财产品不仅是银行理财未来的趋势,也符合监管的要求。从去年开始,招行就已经开始推出一些基金化的开放式理财产品,未来市场上这样的产品会越来越多。”

  短期理财产品或减少

  2013年3月银监会发布的“8号文”,其主旨之一便是银行理财产品与投资标的的一一对应,并做到每个产品的单独管理、建账与核算。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银行理财账户往往与其自营账户、或者与其他理财账户之间经常进行债券的交易结算。这不仅形成了自营账户与理财账户之间事实上的利益输送通道,更让一些理财产品投资标的进行期限错配成为可能。

  “通常情况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都以中短期为主,尤其是1—3个月期限的最多。这些产品很大一部分投向了债券类资产,但市场上大部分债券都是1年期以上的,银行就通过滚动发售的形式,用期限错配的方式将‘长债短做’,一方面提升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客户资金。”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这种操作方式和其他期限错配的投资方式一样存在隐患。“一旦市场流动性紧张,就很容易出问题。”前述人士表示。而在此前,银行的解决之道是通过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来解决,“相当于银行向投资者让利,少赚点钱。”

  不过,这样做的前提是银行理财的账户与其自营账户或其他的理财账户“混”在一起交易。“此前银行理财户中丙类户和乙类户都有,但一个理财账户可能对应多个理财产品,这次《通知》明确要求一个理财产品一个交易账户,令理财产品资金的债券交易首先实现了严格意义上的独立核算,这是对理财账户的进一步规范。”姚岚表示。

  而在某大行理财师的眼中,银行理财账户投资债市的账户规范后,理财产品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将成为现实。“但由于资金的期限错配不再可行,相信未来市场上的短期产品数量将会减少,而越来越多的现金管理类工具或应运而生。”

  该人士分析,由于资金池的运作模式,很多超短期理财产品存在期限错配,例如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实际上投资的债券品种为半年甚至1年期,“一对一”之后,债券类理财产品的期限或将得到延长,否则银行将为产品期限和投资期限匹配而牺牲收益率。

  银行理财收益率或下降

  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占据半壁江山,因其普遍期限较短,收益率较稳定,所以一直以来是发行的主力和最受投资者偏爱的品种。以普益财富2014年1月的统计数据分析,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共发行了1371款,占比为44.95%。

  在账户“一对一”政策严格执行以后,原先各种理财产品“一锅混”的难度加大,银行将被迫牺牲一部分自身的收益来保证银行理财在大理财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

  来自券商的一位债券交易员分析,“如果后续细则出台使之得到严格执行,理论上资金池的糊涂账可能就没那么容易掩盖,之前自营资金和理财资金之间,不同理财产品之间利益输送困难加大,短期内银行不会明显降低产品预期收益率,而是降低中间拿到的利润。”

  虽然没有任何人拿出证据,但在资金池不透明的运作模式下,银行完全有权决定从实际收益中拿出多少作为产品收益,这也就是不同的时间节点(例如季末、年末),银行为吸引资金而拿出远高于平日预期收益率的原因。

  在理财产品单独开户后,债券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短期内或不会有太大波动,但可以预料的是,类似产品的收益水平将下滑。

  对于普通投资者,应该意识到银行理财产品在未来或许会打破无一浮亏的神话。同时,对于以现金管理需求为主的投资者,应该考虑货币基金或银行自主开发的现金管理类工具。如平安银行的“平安盈”、广发银行[微博]的“智能金”、交通银行的“实时提现”、工商银行的“天天益”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海南副省长冀文林成马年首位被查高官
  • 体育欧冠-梅西造红牌+破门 巴萨客场2-0曼城
  • 娱乐台男星高凌风血癌病逝 生前旧照帅气
  • 财经多地城建年投千亿豪可敌国:还债靠卖地
  • 科技新浪科技风云榜颁奖典礼今日举行
  • 博客马未都:乾隆皇帝是个超强记忆力天才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34岁男子只肯娶公务员弃女友 考研成绩
  • 黄有光:中国房价并没有大泡沫
  • 郎咸平:人口红利是个伪经济学命题
  • 张化桥:余额宝想动银行的奶酪?
  • 叶檀:官员少消费 我们怎么办
  • 周展宏:“坏银行”为何受追捧?
  • 天天说钱:从政府的角度看房价
  • 连平: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银行
  • 慕白:央行在倒逼银监会吗?
  • 杨佩昌:令中国人诧异的德国物价
  • 谢作诗:看病难看病贵是破坏市场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