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8日16:22 《金融博览财富》

  分享经济从一个城市开始,逐步扩展到一个地区,进而渗透到整个国家,最后形成一个分享的世界。”

  正如分享经济的倡导者瑞恩·格丽所言,分享经济正处入快速扩张期,由点到面,向四面八方辐射着变革求新的强大力量。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为分享经济喝彩。任何新生事物都会遇到“成长的烦恼”,分享经济也不例外。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整体市场培育尚不成熟,仍面临着信任、权益、监管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三大因素制约分享经济发展

  ● 如何破解信任难题

  分享经济下,陌生的供需方个体进行分享,这种模式的宝贵之处在于打破了社会关系中熟人之间强连接的限制,将分享关系扩大到了弱连接的陌生人群体,形成了陌生人之间的独特社交体验和协作关系,促进了社会资源更广泛范围内的充分流动。在这种模式下,个体经济回归,千万个体构成的“长尾”在市场供给上的占比将大幅提升,将催生一种新型的社会分工方式,使大规模业余化成为主流。

  因此,分享经济是一种建立在陌生个体关系之上的信用经济。只有在信任的前提下,人们才可以安然搭乘陌生人的汽车,住进陌生人的房间,去陌生的人家里就餐等。在分享经济下流通的货币是信用,信用资本促成了分享经济的风潮,开创了协作性消费,革新了传统消费的新模式。

  但显而易见的是,分享经济相对于传统企业的管理约束和背书,容易造成信任风险。分享平台的供方个体不稳定,来源广,素质参差不齐,平台约束力差,同时平台主要起到信息撮合作用,责任界定尚不清晰。因此,这种陌生个体之间的分享模式,容易引发消费者的安全保障和服务体验方面的顾虑和问题,这是培育分享经济市场的一大挑战。

  据PWC 针对美国用户分享经济的调研数据显示,参与到分享经济中的人群中,57% 的人表示“对分享经济感兴趣,但是仍有顾虑”,熟悉分享经济的人群中,69% 的人认为“除非信任的人推荐,否则不相信分享经济企业”。

  而据美国城市联盟(N L C)针对各地政府关于分享经济的态度调研显示,虽然整体支持者居多,但仍有61% 的官员担心分享经济中的公共安全问题,其次担心的为行业参与者保护问题(10%)。

  对国内而言,比如在线短租市场,据艾瑞咨询调研显示,价格是影响在线短租入住的核心考虑因素,占比为73% ;其次是对卫生情况的担忧,占比为72.1% ;用户对于安全保障的顾虑排在第三位,占比66.6%。可见,虽然在线短租相对于传统酒店的高性价比优势已经突显,但信任顾虑仍是市场培育的难题。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征信体系不健全,数据基础薄弱,各信用平台之间割裂,缺乏对接和共享,分享经济平台企业往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要依靠自行积累的点评数据或简单的认证体系进行供需方个体的信用把控,存在风险和漏洞。

  另一方面,分享经济企业作为初创企业,受资本市场驱动、同质化竞争驱动和供需匹配驱动,往往非常重视发展,通过补贴、导流等方式扩张供需方规模,也更重视服务后的评价、考核、投诉,会通过一些方法进行信任保障和问题补救。 此外,各类平台的自我管控水平良莠不齐,在高速扩张的同时,引发了信任安全的悖论。

  ● 新型的劳动者权益如何保障

  分享经济下,传统专业化分工的模式将有部分改变,人人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新格局崛起。人们不仅可以作为分享服务的消费者,也都有能力成为服务提供者。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无需很高的就业门槛,人们就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和技能,灵活选择工作机会,将自身拥有的闲置资源,例如闲钱、闲物、闲功夫,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高效匹配,获得合理收入,实现自身更大的价值。

  据滴滴出行报告显示,截至2016 年4 月,该平台已为1330 万名司机提供了就业机会。2015 年6 月的麦肯锡报告显示,全世界有超过2 亿拥有各种才能的人可以从自由职业平台上获得更多的工时和收入。在分享经济模式下,数千万乃至上亿计的“个人承包商”正活跃在分享经济平台上,实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正如李克强总理2015 年9 月在大连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的,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业创新活动中来,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新活力。

  然而,在分享经济这种新兴劳动关系下,分享平台与提供服务的供方个体不是传统的雇佣关系,很难享受平台提供的传统雇佣模式下的多种社会保障,例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退休金、加班费、产假等福利。

  对于兼职服务的个体,本职工作和兼职工作之间的劳工纠纷难以清晰界定。而对于专职利用平台接单的自由职业者,逐步意识到工作和权益的不相符,例如分享经济企业虽然为信息撮合平台,但是对于服务过程和供方个体有诸多管理要求,引发了大量该领域的诉讼。例如,海外出现U b e r 陷入雇员纠纷,家政业分享企业H o m e j o y 陷入劳工诉讼致破产等系列问题。

  如果这类“个人承包商”在缺乏社会保障机制的条件下大规模发展,甚至有可能造成维护社会安全网的社会保障系统失灵的风险。 然而,如果简单将传统劳动关系套用于分享经济这种新兴的商业模式, 势必会使其丧失轻资产的一系列优势,如快速领跑市场的潜力、贴合市场需求的柔韧性及丰厚的资本回报性。据统计显示,一旦分享经济平台企业的海量供方个体纳入传统雇佣模式,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成本将增加30% 以上,这无疑将为初创企业的扩张带来重负。

  新兴的劳动关系如何保障和管理,也是分享经济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 如何平衡管理与发展

  分享经济实现了无限经济剩余的供需连接和价值重构,无论是范围、方式还是成本,都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形成了“去中心化”的价值网络。这对于传统的监管思路和监管模式都会带来冲击,也引发了新旧产业的摩擦。如何在鼓励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管理的平衡,这对于分享经济的走向至关重要,对于能不能激发其“去中心化”的经济活力也至关重要。

  设计合理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分享经济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来看,分享经济企业准入机制远低于传统行业, 例如,出行领域的专车司机与出租车司机、短租领域的个体房东与传统酒店、私厨领域的家庭厨监管态度和措施,则体现了在分享经济市场准入方面仍存在障碍和争议。

  市场准入等监管制度的不明确,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分享经济平台及个体承包商与传统行业的成本差异,还会引发传统行业的激烈抗争。例如,伦敦、巴黎、柏林、马德里、里约热内卢、纽约、首尔等多国的出租车行业组织和团体就进行过多次抗议活动,矛盾焦点就是分享经济供应者缺乏监管认证、分享经济平台利用监管漏洞进行不公平竞争等问题。

  同时,这类创新业务与旨在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法规之间的界限,也是广受争议。例如,酒店行业运营,需要办理消防验收合格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等系列证件,而现有在线短租平台,对于出租房屋的配套设施,包括内部各类设施的质量、卫生、消防等,缺乏明确的管控职责和标准,甚至有可能为信任保障埋下隐患。

  但正如马化腾先生在两会提案《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建议》中指出的,我国现有的监管思路,主要强调在细分市场基础上的市场准入监管,通过牌照等方式管理。而在分享经济时代,融合性新业态大量出现,突破了传统的细分式管理模式,如果直接套用已有的监管模式,监管效果不仅会大打折扣,更有可能直接扼杀新兴的经济业态。

  因此,对于分享经济如何因地制宜地调整监管策略,探索包容性的治理模式,是分享经济在监管侧还需持续探索的核心问题。

  期待美丽蜕变 分享经济这种新兴业态的兴起和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资源重构、组织重构、治理模式都带来巨大影响和突破,与传统业态和既有制度的磨擦在所难免。因此,对于分享经济发展道路上的这些“成长的烦恼”,可以从治理模式、征信体系、保障体系、宣传普及等方面寻找解决思路。

  ● 协同治理

  正如腾讯研究院在《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一书中提到的:我国分享经济要实现大幅度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政府管理的新理念。监管更多强调的是政府单方面的管理, 而分享经济根植于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治理更强调多元化的参与, 不仅包括政府管理, 也涵盖企业参与、行业自律、消费者意识提高、社会监督等诸多因素。不仅如此, 与一味强调政府监管相比, 治理的理念更加强调市场的力量, 通过市场的充分竞争, 可以实现监管的目的。协同治理,首先,需要明确企业平台的治理地位,通过构建多元化的信任保障体系,加强自我管控,不断完善内生性治理。

  其次,政府层面探索包容性治理模式,要根据分享经济主体本身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制定保障参与者权益的底线标准,及时清理阻碍发展的不合理规章制度,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和地方先行先试,为分享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空间。

  同时,借鉴海外经验,通过分享经济行业协会进行统筹,使分散的分享经济企业形成合力。例如,英国商务部2014 年牵头设立S E U K , 首尔市政府成立“首尔市共享促进委员会”,欧洲分享经济联盟设计M A S S I V E 共享方针计划等,通过行业协会统一的宣传推动,共同制定并实施行业规范和自律公约。这样,通过企业、行业、政府、社会等多元化治理主体的协同,实现分享经济的协同治理新局面。

  ● 社会征信和保障体系

  首先,共建分享经济的征信体系,一方面要推进金融征信, 各类行政管理征信及第三方商业征信等各类信用信息平台企业要有效对接,打破信息孤岛。同时开放信用资源在线披露机制,为分享经济平台企业等社会需求群体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企业网上身份认证等服务。通过引入全面社会场景下的真实信用记录,破解数据难题,实现供需个体基于有效数据的理性信任关系。

  其次,探索与新兴劳动关系配套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机制。例如,国外任务众包平台Task Rabbit 规定其平台上发布的工作报酬最低时薪,同时还引入保险,保障供需双方分享服务中的财产损坏或身体伤害。拼车软件L y f t 也与自由职业者联盟达成合作,让拼车司机有权参与民间促进团体的医保计划和其他福利项目。

  最后,随着分享经济的不断渗透,要加大政策引导和宣传推广,推动分享理念和价值的普及,这从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消除社会公众对于分享经济的疑虑和误解,提升认知度和参与度。

  总之,分享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范式,是新经济的重要构成。现在分享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已经到来,应及时制定相关战略规划,既为创新提供保障,又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

  只有让利益博弈和法治同行,才能使分享经济这种经济增长新动能充分发挥作用,助力中国经济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 (作者为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中国经济的五大体制成本

我们考虑成本,不单单要考虑生产成本,不单单是狭义的完备市场体制下的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我们这种转型期国家伴随的体制成本,运行的制度成本,这个成本对我们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投资独撑经济大局稳中有忧

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将继续成为下半年稳增长主力。而民间投资能否摆脱持续下行困境而有所起色,关键要看基建投资力度是否足够大,是否能够重新唤起各方对经济前景预期。

急病旅客为何地面求医难?

备受舆论关注的旅客机上突发急病事件,或许更多折射出中产阶级的不安全感:终日忧虑的看病难延续到了自己的远距离出行,即便是选择了最贵的民航,哪怕坐在头等舱里,也不能放心,更无法像在家里拨打急救电话自己掌握生命。

中国经济失速的风险不大

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真正积极”的精神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失速和硬着陆的风险较校但是不可否认,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供给侧仍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