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并非狼来了

2014年12月02日 02:30  新京报 微博 收藏本文     

  ■ 金融观察

  作为市场上经营信用的主体,银行同时也是经营风险的机构,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的多个环节。如果人们参与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相关产品时,只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银行风险提示信息,出现问题时则寄希望于政府兜底、刚性兑付,最终只会导致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上周末,有关监管层允许银行破产的消息在互联网上流传,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平台上充斥着“狼来了”的文字。随后国务院法制办发布的一则征求意见稿,让市场看到事情的真相:存款保险制度来了。围绕这整整酝酿了21年之后出台的二十三条征求意见,社会各界议论纷纷。对于中国银行业,存款保险制度到底是福是祸?是挑战还是机遇?

  推行存款保险制度,并不意味着银行倒闭浪潮即将来临,而是应对当前银行风险过度积累的一项重要举措。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分离商业银行业务专司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大大小小各类银行在国内相继建立。虽然经过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甚至股改上市,但政府隐性担保却使银行业距离真正的市场化仍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这种隐性担保犹如给予银行的一根“拐杖”,初衷是为了维护市场稳定,实质上却让部分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壮大胆子、承担过高的风险。而银行“跛脚前行”的结果可能是风险不断积累膨胀,最终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出现。

  当然,存款保险制度推行之后,申请破产也的确成为了银行经营陷入困境下的一个选择,今后可能将出现一些银行倒闭破产的事件。但正因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银行破产给社会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会得到有效遏制。在存款保险基金的支持下,其他合格的金融机构可以对破产银行“接盘”,存款人的资金甚至可能得到全面保障。

  与此同时,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行有利于促进存款人、投资者形成正确的市场风险意识。与当代主流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人们的市场风险意识不够,对银行尤其国有银行往往持“零风险”态度。事实上,作为市场上经营信用的主体,银行同时也是经营风险的机构,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的多个环节。如果人们参与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相关产品时,只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银行风险提示信息,出现问题时则寄希望于政府兜底、刚性兑付,最终只会导致市场陷入恶性循环。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行,人们对银行存款资金的风险意识将逐步增强,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信托等其他金融产品的态度也将不断走向成熟。

  此外,随着民营银行设立的破冰,我国银行业发展将更趋多元化,对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需求更趋强烈。然而,在政府隐性担保机制下,人们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担保”尚且持有不同的态度与评价,没有任何“背景”的民营银行发展前景可想而知。存款保险制度以存款保险基金为基础,将有力地抬升小银行、民营银行信用,进而为大、中、小银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保险制度可能还将给市场带来更多变化。比如,目前设定的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这就可能导致人们选择更多的银行以分散化方式配置存款资金,从而冲击整个存款市场。同时,在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并走向成熟之后,监管层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担忧也将明显缓解,实现利率市场化或许指日可待。因此,存款保险制度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不是“狼来了”,而是市场真的来了。

  □罗宁(北京学者)

(原标题:存款保险制度并非“狼来了”)

文章关键词: 存款银行理财银行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将:朝鲜若崩溃中国救不了不必为朝打仗
  • 体育金球奖3人候选:C罗梅西诺伊尔终极PK
  • 娱乐赵本山老友:他很爱国 资产国家可以拿
  • 财经证监会反腐升级 下属单位气氛非常紧张
  • 科技阿里俞永福密会郭德纲 或开发德云社手游
  • 博客性学者方刚:韩国人为何热衷整容?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00后学生集体亲吻 孩子早恋家长愁
  • 张庭宾:股市加杠杆能走多远?
  • 牛刀:美联储可能会突然加息
  • 叶檀:上证指数为什么从弃儿到宠儿
  • 张卫星: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开战
  • 陈思进:中国应赶紧大量买入石油
  • 洪榕:我是真不知道这轮牛市顶在哪
  • 齐俊杰:存款保险会引发大幅降准吗
  • 慕容小散:牛市船票从券商那里买起
  • 沈建光:流动性推升A股估值
  • 齐俊杰:存款保险可能引发大幅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