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利率市场化之路还很长

2013年08月19日 03:10  上海证券报 

  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金融改革至关重要,而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市场化,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利率市场化。目前国内的存贷利率体系,经过最近一次改革,贷款利率已经完全开放,只是存款利率还有少许没有开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到了最后一步了,实际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只是要一个可浮动的存贷利率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真正由市场主导的、能反映出市场上需求变化的资金价值发现机制。目前,理财产品的泛滥不是利率市场化的表现, 反而是利率市场化缺失的结果。

  利率市场化必须伴随着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包括银行业的治理和激励机制的改革,在通过存款保险体系保护储户利益、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条件下,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和其它金融机构,强化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形成行业中优胜劣汰的态势。

  利率市场化还必须有活跃和完善的金融市场的支撑。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和发展进程已经进行了近20年,在这20年中我们取得了不少的进步和成绩。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就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和相应的措施。

  金融机构需要强化定价机制建设,这涉及经营模式的演变、激励机制的改革、风险定价的形成以及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和外部评级机构的诚信等几方面问题。

  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非常重要。存款保险制度是国家金融安全网的重要支柱之一,其目的在于保护中小存款人的存款安全,并且在经济和金融危机中稳定市场信心,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存款保险制度尽快推出,不仅将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快速前进大有益处,而且也有助于促成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在为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服务方面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速度依赖于两个前提:一是有效利率基准的确立,二是有效的利率传导机制。其中,作为货币政策的基准利率,相对于伦敦的同业拆借利率和香港的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的利率变化还是太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通过发展成熟的债权市场,可以改善央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坐标利率应是政府债券的利率。无论是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的利率询价,还是央行通过银行间公开市场来传导货币政策,都离不开一个有效的政府债券的二级市场。成熟的债券市场是成功的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我们应该降低银行间市场的准入机制以及相应的交易成本,同时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债权种类可以在交易所市场交易,这两个不同的债权市场之间的竞争,也有利于我们整个国家债权市场进一步的发展和成熟。

  利率市场化是中国整个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升级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提高整个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而目前我们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但是为了实现真正的利率市场化,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因为这里边需要有更多的金融体系方面的改革,这个改革从整个金融机构到资本市场,从整个金融市场中的去行政化,到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都需要我们做更多的事,同时也表明我们整个金融体系和中国金融市场还有更大的空间来进行发展和改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薄熙来案本周四在济南中院公审
  • 体育西甲-梅西两球巴萨7-0 皇马2-1逆转 视频
  • 娱乐广电总局:春晚摒弃奢华 跨年禁拼明星
  • 财经70城市房价69个上涨 北京涨18.3%居首
  • 科技iPhone全球演义:美国制造已死?(组图)
  • 博客盘点与白龙王关系密切的30位明星(图)
  • 读书一妻多夫:中国历史上最凶悍的女儿国
  • 教育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12月将大变脸
  • 谢作诗:为什么限购令不能降房价
  • 杨涛:重点镇建设应避免计划思维
  • 徐斌:4万亿积极财政不是资源错配
  • 张明:地方债究竟有多危险
  • 张化桥:IPO的诱惑
  • 陶冬:欧洲恢复增长 联储准备出手
  • 石建勋:俄罗斯基础设施落后在哪(图)
  • 梅新育:奥普拉买包风波暴露什么问题
  • 蔡成平:日本电子业衰退的虚与实
  • 谢百三:不要怪老百姓去抢着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