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留给银行的警示:将更加重视流动性管理

2013年07月02日 03:15  证券日报 

  ■肖怀洋

  “钱荒”一词在上个月突然成为了全社会讨论的热门词汇,关于此次“钱荒”的成因也愈加清晰,可以分为主客观两方面原因。

  客观上,6月份正好是商业银行的考核时点,同时企业所得税也在近期集中清缴,这都属于季节性因素,另外,美联储退出货币宽松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以及外汇管制加强,导致了热钱回流,占用了大量人民币。主观上,银行信贷增长过快,更重要的是,银行资金存在大量期限错配,借短贷长以及高度杠杆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连锁反应。

  正如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所言,“钱荒”实为“心慌”。归根到底,这是一次结构性的流动性紧张事件,在主客观多重因素之下造就的。这是一次突发事件,但也可看做是必然中的偶然。说必然,是因为商业银行为了维持增长势头,不断的对资产杠杆化,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流动性管理出现了问题。说偶然,是因为以往在此情况下,央行都会注入流动性缓解资金紧张局面,但这一次商业银行误判了。央行没有及时出手的原因,从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讲话中不难看出,央行希望借此测试一下各家银行资金短缺的承受度,考察各家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换言之,央行旁敲侧击给过度杠杆化的银行提了个醒——“步子不要迈得太大”。

  那么这样一次敲打是否产生作用了呢?从目前银行的反馈来看,效果是很明显的。部分银行已经开始着手削减同业资产规模,并且储备流动资金。但这也并非完全否定同业业务。大小银行之间的资金归集,对双方是共赢的。小银行依靠大银行的平台,有效的管理了资金,而大银行也获得了收益。这其实是利率市场化开启之初,各银行合作模式的一种探索。可以预见,今后银行业会出现并购,而同业合作的加深会让银行并购进行得更加平稳。

  同时,央行这次“坐视不管”也让商业银行明白,“央妈”式的关怀不会永远都在。央行最为重要的职责其实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使本国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央行并非商业银行的保姆,更不能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让商业银行裹挟了货币政策。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维持货币的稳健才是最重要的。而商业银行的一些过度杠杆化做法其实增加了流动性泛滥,央行不应为此买单。

  通过“钱荒”事件,商业银行可以更好的把握同业业务的方向。同业业务不仅仅是拆借,更不应规避监管过桥放贷,而应回到流动性管理的本质上来。监管部门也应给予明确的方向,此前监管层要求银行自营账户与理财产品债券账户,以及理财产品债券账户之间不得办理债券交易结算,这是为了制止两类资金的利益输送。那么对于同业业务,是否也应规范一下哪类领域是不能涉入的。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银行通过本次事件,会更加重视流动性管理。流动性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量,宏观和微观、外部和内部、季节性和偶发性因素都应考虑到。目前来看,曾经过度宽松的局面短时间内不会重现,银行应做好足够的兑付准备。“钱荒”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危机过后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能否避免前车之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日本右翼30余人乘船赴钓鱼岛
  • 体育温网李娜3年后再进8强 中超-恒大4-1卓尔
  • 娱乐组图:比伯女友赛琳娜真空献唱 下体走光
  • 财经统计称多数省份最低工资增幅跑赢GDP
  • 科技Google Reader今日关闭 “接班人”盘点
  • 博客李银河:为什么性工作为世人所不容
  • 读书西方人看长征:毛泽东是如何逐步掌权的
  • 教育女大学生网购花光两年学费跳楼自杀 状元
  • 育儿女童被藏獒咬断气管身亡母亲目睹惨状
  • 范卫锋:一名前公务员的新媒体创业史
  • 叶檀:轨道中国变成负债中国
  • 梅新育:中国海军的巴巴里海盗在哪里
  • 苏鑫:钱荒会不会让房价大跌
  • 黄震:城镇化不仅要考虑钱从哪来
  • 叶檀:户籍改革路线图确定
  • 洪榕:下半年中国股市没有大风险
  • 管清友:钱荒折射转型之困
  • 姚树洁:朴槿惠与韩国对中国的启示
  • 花木兰:为什么人们怕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