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资金池不会消亡 银行面临运营模式整改

2013年04月01日 07:47  北京商报 微博

  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模式能否消亡

  理财产品资金池模式已成为中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主流模式,是指多个理财产品对应多笔资产、理财产品以多元化投资的集合性资产包作为统一资金运用。但这种模式也潜藏着兑付以及流动性风险,银监会今年开始对各大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进行现场检查,要求银行在4月底前进行整改,很多市场人士担心监管机构一刀切使资金池模式消亡,这种现象是否会发生?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将走向何方?本期理财周刊邀请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等三位专家对此谈谈他们的看法。

  资金池模式还不至于消亡

  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模式只是在监管上不规范,以至于市场上普遍认为这是 “庞氏骗局”。郭田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对此表示并不赞同。他表示,如果银行理财是“庞氏骗局”,那么整个银行业务都是“庞氏骗局”,因为就连存款投向也不是很清楚,银行业务的核心都是期限错配。近期银监会出台《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监管重点指向银行理财产品在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领域的投资行为,监管的方向是正确的,但预计监管层对资金池模式不会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因为银行理财产品是否会出问题,不在于期限错配,而是取决于投向的标的资产的质量。

  郭田勇还指出,今后银行理财产品运作上重点还是要把关标的资产,以往其投向还是比较稳健的,即使是普遍存在的资金池模式,整体上也是投向信托、债权等低风险的资产,银行只要继续坚持这种低风险、稳健型的投资风格,包括资金池方式操作的银行理财产品都不会出系统性风险。

  银行业面临理财运营模式整改

  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法规不完善,导致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与资产池常常无法一一对应,多数银行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将客户的资金进行合适的配比。银监会近日下发《通知》,按照其监管意思,这相当于采取了一刀切做法,但资金池模式不会消亡,只是要求理财产品在一定的框架下运行。今后理财产品对于债权、非标准化债权投资业务的资金和资产将一一对应,每个理财产品单独列账,其投资标的及投资风险必须向投资者提示,对于银行来说将面临全面整改。

  “《通知》还要求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占比不得超过35%,这将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刘彦斌[微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并不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影响,一方面银行理财业务带来的收入在银行净利中占比很小;另一方面尽管受到杠杆约束,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也将受限。目前工行、建行开始推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进行一部分对冲,同样可以放大信贷资产规模。

  资金池模式将成为过渡产物

  资金池运作模式通过滚动发售持续性募集资金,以动态管理模式保持理财资金来源和理财资金运行平衡。这种模式设立的初衷是好的,但随着规模的增长,资金池业务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高收益存在兑付、产品与资产无法一一对应等风险,这些问题也引发了监管层对于资金池运作模式理财产品的担忧。

  方瑞还指出,监管层于今年对各大商业银行资金池理财产品进行现场检查,对于4月底前整改不达标的银行,甚至将被叫停理财业务资格。一旦银行理财产品放弃资金池运作模式,转而回到传统的一对一产品,势必会导致各类产品风险和收益的分化。因为以债券为投资对象的产品风险和收益较低,以融资类项目为投资对象的产品风险和收益都较高。因此资金池运作模式必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过渡产物,预计未来基金化理财产品将成为主流,产品投向将更加具体和透明,产品收益分配将以真实投资资产带来的收益为准。北京商报记者 刘伟 孟凡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上海2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
  • 体育中超-鲁能2-0富力登榜首 申花2-2辽宁
  • 娱乐陈凯歌忆张国荣:人戏不分做到头了
  • 财经北京楼市新规:京籍单身限购一套住房
  • 科技马云:中国企业不缺创新缺管理思想
  • 博客李银河:面对芝麻人生 国人为何如此焦虑
  • 读书袁世凯权谋与厚黑:中国病人
  • 教育80后弃200万年薪回国创业 一年赚1亿
  • 育儿北京10所名小学幼升小面试题大汇总(图)
  • 罗天昊:张国荣投胎的经济学问题
  • 叶檀:京沪房地产细则直通税收改革
  • 徐斌:两大集体癫狂主宰中国经济未来
  • 海宁:中国这一轮房价上涨何时结束
  • 姚树洁:李克强治房比温家宝略高一筹
  • 陶冬:美股创新高 日银谋变阵
  • 成思危:在教育事业上要舍得花钱
  • 谢百三:复旦优秀男女为没有两套房分手
  • 马光远:国五条将成房地产调控的分水岭
  • 石建勋:世界为什么需要金砖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