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总策划 于 江
顶层设计,是时下中国最高级的热词。尤其在总书记习近平于2012年底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要搞好顶层设计”后,坊间论及所有重大改革,必提顶层设计。实际上,由引进国外核心系统驱动的银行重构运动,就是一次自上而下且覆盖全行业的顶层设计型改革。其间一路发酵的酸甜苦辣,值得各类顶层设计者借鉴。
之所以定义为银行重构,因为历时近10年的IT系统引进,自上而下颠覆了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产品体系和渠道结构,几乎对所有的银行体制和机制实施了重构。之所以称运动,因为参与引进的银行,从一家发展到一群,又从单纯引进IT系统到全盘消化先进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最终打造出中国自主的银行核心系统,形成全行业共振,平稳实现中国与现代商业银行接轨,不仅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胜出,而且如今走向更加开放。
这是典型的顶层设计成功案例。第一,项目倡议者清一色是银行顶层班子,也清一色是一把手工程。第二,设计初衷是总体整合银行最重要的IT系统,一次性实现弯道超车。第三,借国际化银行核心系统内嵌的刚性流程,自上而下逼宫商业模式全盘转型,倒逼业务流程全面再造,在银行业全面开放时(2006年12月)实现中国对接国际。
这个设计在当时太超前,理解者寡。当先驱第一方阵出现时,质疑批判甚至谩骂声讨者,不仅潮涌外部,也群聚于银行内部,完全淹没了掌声。那时项目推进之困难,一把手都下过同样的死令:不作为者立即让位。尽管有如此威慑力,第一方阵却频报不捷。
太多人看不懂这个顶层设计先行,不仅因为没吃过猪肉,甚至也没见过猪跑。在外资银行看来,10多年前的中国银行业,还像是百年前的大钱庄,存存钱再贷贷款。但中国银行家闻此说并没跳起脚来,而是学着对比起核心系统架构图。现代商业银行的结构之精密、功能之完善,令中国钱庄老爷们无言以驳。
遗憾的是,当时能看清中外银行模式鸿沟甚至惊出一身冷汗者少之又少。而以中国当时的银行经营管理实力,银行业全面开放无异于自引外水,本地龙王庙告急。然而,中国银行高管层和监管层,并没有被吓退。从2001年起,随着顶层设计的银行IT革命向国际化纵深推进,在监管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参与到这场重构中的银行前赴后继、波澜壮阔。
回头看去,如果没有顶层设计的IT驱动,仅凭自下而上、支离破碎的业务逐级驱动,这10年来中国商业银行所实现的重构,恐怕要再延迟10年甚至更长。银行经营与管理是全数字化平台,而现代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实现高效率下的低风险,都基于参数化设置的自动运算系统之上,科学决策分秒必争。如果银行IT系统不是从顶层全盘设计,不能完成庞大数据的海量并发计算,就无法精准匹配所有客户、渠道、产品、流程、成本和风险体系的勾稽关系。
不可否认,这场重构历经坎坷且成本不菲,但它为整个中国银行业争取到的最佳且最后时间窗口,根本无法用资金来衡量。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要精准匹配全市场的机会和风险,其体制机制的耦合之庞杂而又精密,非顶层设计无法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