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 陈彩虹
建设“流程银行”,将极大提升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从我国银行业现实来看,由传统“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应当是银行业的重要转型之一。
目前,流程银行尚无权威的定义。20世纪80到90年代,为了更好地应对来自客户、竞争和环境变化的挑战,欧美商业银行基于哈默的“企业再造”理论,掀起了一波银行流程再造浪潮,以期提升核心竞争力。银行流程再造理念开始形成。2005年,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在监管中,发现银行普遍具有“部门银行”特征,给银行经营管理、外部监管带来大量问题,由此提出了改造“部门银行”,建设“流程银行”的要求。这是“流程银行”概念首次提出。它一经提出,便在我国银行业界引起了广泛共鸣。
结合各方观点和业界实践,我们认为,流程银行,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从企业级高度,以流程为主线,以流程绩效为目的,通过持续优化再造业务和管理流程的一种银行运营模式。这一定义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强调以银行客户为中心;二是强调银行整体的流程运行。简单说就是“顶层设计,流程为王”。
提出建设“流程银行”,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传统部门银行在满足客户综合服务需求方面,弊端不断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部门利益至上,强调内部便利,规避部门责任;二是纵向层级多、管理链条长,对客户和市场反应相对较慢;三是流程存在重叠、交叉和缺位,协调成本高。因此,建设流程银行,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解决传统部门银行的这些弊端,为客户提供便捷、多元、差异的综合性服务。具体讲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为基础,将分工协作由外部不痛不痒的关联转变为内部“不能不为”的关系;基于客户需求来设计流程,按流程节点确定部门职责分工和角色,实现无缝衔接,降低协调成本。
第二,“流程银行”建设也是构筑未来银行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银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而银行业的产品说到底只有两个,即货币资金和金融服务。在竞争中银行的整体成本和综合效益,是决定银行存在的关键所在,它们只能通过企业级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再造,才能实现。具体说,无论是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和目标集聚,其实现的关键都在于流程。成本领先依赖于效率的提升和业务的集中处理;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服务上,而其背后的支撑就是流程;目标集聚首先是要通过特定的流程发现和识别客户,并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可以说,未来银行与银行的差别,本质上一定是流程的差别。外在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就是内在流程的比拼。复制产品容易,复制流程难,复制固化在IT系统中的流程就更难。因此,流程是构成银行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
“流程银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上进行设计,避免零打碎敲,避免局部和整体产生偏差。总体而言,“流程银行”建设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公司治理方面,主要是协调和统一认识,确定流程银行建设目标,配置建设资源;战略规划方面,流程银行推进目标要清晰、具体、针对性强,步骤、时间、方法要明确、内容周密、可操作性强;业务流程再造方面,推进端到端的流程再造,渠道整合和管理,前后台分离,后台营运集中化;IT平台优化方面,快速响应客户需求,IT应用组件化,实现信息共享;组织体系方面,基于流程节点确定清晰的部门职责、边界和相互关系,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系,整合一致的渠道服务体系,快速响应的产品研发体系,纵向集中与横向整合的营运体系;企业文化和激励约束方面,培育流程文化,建立基于客户需求的持续流程优化机制,建立与不同部门在企业级的客户、产品、渠道中的贡献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等。
上述六个方面中,业务流程再造是流程银行的核心引擎,IT平台优化是强有力的支撑,但流程优化与再造只是流程银行建设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必须看到,流程银行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体制、机制的变革。
从2005年我国银行监管部门提出“流程银行”概念以来,国内许多银行都在积极地推进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优化。理论上讲,流程银行建设的选择大体有三种:一是业务的前后台分离,属于最小范围的建设;二是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再造,属于中等范围的建设;三是整个银行的再造,当然是最大范围的建设了。从实践来看,国内银行已经有了前两种流程银行建设的安排和运作。相信如此的实践,将带给中国银行业新的竞争力和竞争活力。